孩子们含着泪踊跃捐钱.在医院
大学生和陈辉母子哭成一团
陈辉孝义“逼”出大学生《典身契约》郑州交通学院老师称对学生的做法感到骄傲
昨日(20日),郑州万余学子在《典身契约》上签字救陈辉的报道发出后,将陈辉患病打工救母的事迹,再次推向令各界人士感动的高潮。那么,这些学生是怎样想到、并发起这一特殊救助行动的呢?记者采访了活动的几位发起人,他们说:“是对陈辉孝义的感动,逼出了这份契约书。
学生 被陈辉感动5天催生《典身契约》
昨日(20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郑州交通学院,此时,《典身契约》活动发起者乃殿雄和郎迎丽正在忙活着,准备去医院看望陈辉。在该校的新闻通讯社工作室内,同学们已买好了一束鲜红的康乃馨,桌子角落还堆放着3大袋苹果和橘子。
“我们正准备去探望陈辉呢!”郎迎丽笑着迎了上来。提起《典身契约》,郎迎丽说:“起初,我们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响应,1万多人(后来经学生们统计,签约学生人数共10196人)啊,学院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
看着一沓按着红手印的签名,郎迎丽说,11月15日,看到本报刊发的关于陈辉救母的报道后,她和同寝室的四五个同学边流泪边讨论这件事,觉得太感人了,就想到了捐款。
汽车运用工程系8班的乃殿雄说,前天,他去食堂吃饭时,听有同学们讨论陈辉的事,就知道学校有很多人也在关注陈辉。那一会儿,他突然听到一位同学说“现在不能卖血,不然可以帮帮他”,脑子中立刻闪出一个念头,“不能卖血,可以出卖自己的劳动来赚钱捐给陈辉”。
“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其他人时,大家都表示赞同。经过5天商量和不断完善,最终,我们确定用《典身契约》的方案,发动全校学生的力量,靠劳动赚取报酬,救助陈辉。其实,我们的《典身契约》是被陈辉的孝义所感动逼出来的,他的义举那样惊天动地,不去帮他总觉得是一种遗憾和愧疚。相信陈辉制造的这种感动也能逼着更多的人去制造感动……”乃殿雄说。
当得知网络上有人说他们是在炒作自己时,郎迎丽微微笑了:“我们的行动也许是让那些冷漠的人颤抖了,才会这样说,每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被陈辉的孝义感动的。人家能以生命为代价去行孝道,我们只牺牲一年时间去帮他,有什么不好?我相信我们的行动会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会有更多人加入我们的队伍。”
老师 对学生的做法感到骄傲
正在学生们“典身”救孝子的活动轰轰烈烈地进行时,昨日,通过报纸和网络看到这件事情的该校老师们也把话题转向了陈辉。
交通工程系大一辅导员张辰霞在看到《典身契约》后,惊喜地说:“这些孩子的想法太奇特了。”她说,昨日早上,刚到教室就听到学生们在议论陈辉的事情。当她听说学生们搞了一个《典身契约》活动,又看到这么多人加入这个行列时,又惊又喜。
汽车运用工程系的房颖老师说:“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在现实社会中,孩子们拥有更多的是热情。我相信,陈辉的事情教会他们的不仅是如何用爱心去帮助别人,更多的是他们学会了如何将陈辉身上的‘孝义’等传统美德诠释得更加完美。”
各界人士 万名学子站出来是对爱的支持
昨日上午8时,来自江苏南京的刘志国致电本报说,他一直关注着陈辉事件的进展,早上他在网络上看到本报的报道后,感到十分兴奋和感动。
河南周口的王恒宇来电说,学生是非常贫穷的,但他们的精神是富裕的,他们是有血性有感情的青年。就是因为陈辉这样的人存在,有这些热情澎湃的学生,这个社会才让人感到更加温暖更加和谐。
此外,报道经新浪等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后,众多网友对郑州交通学院的学生也给予了赞扬。
新浪一网友说:“ 感动!感动 !留给我的只有感动!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们如何不感动,想想我们是如何对待我们亲人的,我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大学生,他们在这一时刻站出来是对爱的支持。”
另外,针对一些人对学子们的做法持不同意见,新浪一网友写下:不是一切大树/都被暴风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流失在人心的沙漠里/不是一切梦想/都甘愿被折掉翅膀/不,不是一切/都像你说的那样/不是一切火焰/都只燃烧自己/而不把别人照亮/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夜/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不是一切呼吁都没有回响/不是一切损失都无法补偿 ……
专家 学生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制社会科研究员祁雪瑞说,学生的这种做法是对陈辉孝义的支持,是对这个社会孝道和爱心的支持。“和他们相比,那些面对社会上真感情而持冷漠态度的人,应该为自己的冷漠感到羞愧、内疚。因为社会上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更加和谐稳定。”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陈辉的做法令人感动,这些学生的做法也是对这种美德的支持,是爱心的体现,他们的行为不但对学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也对社会上一些面对真情持麻木态度的人起到了教育作用。”河南教育学院胡雪艳老师说。
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肖遂康教授说: “不管怎样,我为陈辉而感动,为这些学生而感动。他们虽然都还是孩子,但都具有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陈辉体现了‘孝大于天’的传统道德,学生‘典身’救孝子既是爱心的体现也是对孝道的尊重和维护。”
陈辉精神进校园 千名师生学感恩
一老师劝慰:“同学们,在这时眼泪是没有力量的”
昨日下午,郑州市管城区东关小学以陈辉身患重病而弃学打工救母为载体,三至六年级千余名师生含泪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想道德教育课。
1.师生 含泪共读陈辉“出走信”
昨日下午3时,该校三至六年级的所有班级同时打开多媒体,将陈辉打工救母事迹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张图片投射在黑板前的屏幕上,各班老师或学生在讲台前绘声绘色地朗读这个动人的故事,讲台下一双双眼睛注视屏幕上的投影,倾听着特殊的感恩课。
六年级2班的教室里,班主任读到陈辉住校第一周回家后只花8块钱时,眼泪夺眶而出,她的声音由哑变低,最后变得全班学生几乎听不到,随着老师的哽咽声,全班61名学生眼含热泪轻轻地默读着,随后孩子们的声音压过老师,这才给了老师擦眼泪的机会。
该校五年级4班班主任杨宝玲在讲台前领读时,感动得不能自已,“老师,这儿有餐巾纸,您擦擦眼泪吧……”同学呜咽着。
她接过学生递来的餐巾纸擦泪时,打个手势示意让同学们自己读,一篇报道没读完,杨老师5次停顿……
“爸爸妈妈,我走了,不要怪儿不辞而别,我已长大了……”刚走进三年级3班门口,听到全班58名学生集体朗读陈辉留给父母的信,班主任杨瑞玲在讲台前泣不成声,讲台下更是哭声一片。
“同学们不要哭,在这时,眼泪是没有力量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陈辉哥哥的精神,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一个有爱心、有孝心的孩子……”
“老师,我提议为陈辉哥哥捐款。”杨瑞玲的话音没落,一名学生举手,自告奋勇地说。
“我这有1元,我的2元……”报道没读完,整个教室成了一个募捐现场。小朋友一个个满脸泪水地将所带的零花钱一一递到老师手中。一会儿,老师手中就塞了19.3元。
在读完陈辉的整个故事后,各班老师为全校千余名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作文题目命为《给陈辉哥哥一封信》。昨日下午4时,全校千余封写给陈辉的信集中收起来,他们通过本报记者将这些信都交给陈辉。
2.校方 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载体
下午5时,该校党支部副书记宋建介绍了举办这次特殊教育课的目的和意义。他说,从《河南商报》上看到“患重病少年打工救母”的事迹后,深受感动。这个典型事迹是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最好的载体。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这是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再说孝敬父母也是“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举行了这次别开生面的活动,通过阅读讲述陈辉打工救母的感人事迹,教育全校少年儿童,从小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学会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病房 大学生、陈辉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昨日下午,郑州市三院住院部8楼的血液科病房内,郑州交通学院的5位大学生和小陈辉手牵着手,围坐在瘫痪在床的小陈辉母亲身边,共同哼唱起了令所有母亲和孩子都流泪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泪水横流,真情拥抱,小陈辉用沙哑的声音唱完后,一句撕心裂肺的“妈啊”哭倒在母亲怀里。
小陈辉母亲一声“我的儿啊”几近昏厥。大学生夏琳琳轻轻为小陈辉母亲擦拭了泪水后说:“妈妈,看到您,握着您这双布满岁月沧桑的手,我想起了我的妈妈。”“阿姨,我们能叫你一声妈妈吗?”5位大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小陈辉的母亲用泪水接纳了他们。
4.爱心大娘 送来了一锅母鸡汤
昨日下午,65岁刘大娘哭着进了医院,见到小陈辉,就一把抱住他痛哭:“乖啊,受苦了,让奶奶看看你的脸咋这么白,一定是太缺营养了。”刘大娘说她家住在南三环附近,来医院要倒两次公交车,早上就炖好了一锅母鸡汤,往保温瓶里倒汤时,不小心把手烫了,只能等到下午才把汤送过来。
院方 小陈辉有救,河南商报增开“爱心账号”
昨日上午,在病房里焦急等待化验结果的陈辉突然晕倒在地,这可吓坏了医护人员,医院为他紧急输血,但小陈辉输完血后,还是不停地埋怨父母:“别再动这笔钱了,留着治妈妈的病吧!”
昨日下午,陈辉骨髓穿刺检查化验结果初步为: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一种有时比白血病还凶险的疾病,小陈辉骨髓已没有造血功能,前期只能靠输血治疗。”郑州市三院血液科主任赵晓武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愈率在50%以上,只是治疗时间比一般白血病还要长,可以说,小陈辉是有救的,关键是他如何拿得出这四五十万元的医疗费。
截至目前,社会为小陈辉捐款32652元,由于前期公布的郑州市商业银行的爱心账号,给外地读者和网友捐款带来难度,为了方便全国各地读者和网友捐款,本报特别公布用小陈辉的母亲徐正珍姓名增开的中国建设银行爱心账号2433089980130428061。收款人:徐正珍。郑州市商业银行陈辉的账号6224210123007226588继续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