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13日电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针对海外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和“新殖民主义”说法,中外学者官员昨日正式给予正面回应。
昨日闭幕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国合会”)发表报告称:“所谓‘中国环境威胁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也缺乏国际法依据。”
“国合会”昨日发布的《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展望和出路报告》认为,从国际法层面分析,中国经济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外部环境影响并不违反WTO各项要求。而从参与国际环境协定和履行相应义务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态度是负责任和有效的。
《报告》认为,相对于中国发展对其他国家带来的经济效益,中国对全球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被片面夸大了,而中国对全球环境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则完全被忽略了。
加拿大国际发展署原署长拉贝尔称,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外部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中国政府正在认真地对待,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但有些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了中国对全球的环境影响,甚至在西方还出现了“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论调,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他国的环境、对全球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同时,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说法也常常出现于西方主流媒体上。“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拉贝尔说。
“我们经过事实调查与国际法分析,对中国的外部环境影响作出了几个基本的判断。”原中国国务委员宋健说,被西方某些人指责的破坏环境的中国贸易行为,例如石油贸易、矿物质贸易、合法的木材贸易等,在WTO的法律体系内都属于合法的自由贸易的范畴,在多边环境协议里或者没有涉及或者属于法律的空白与灰色地带。中国与其贸易伙伴都是本着自由贸易的原则进行贸易,并没有违反任何国际法。
宋健认为,即便是中国与其贸易伙伴进行贸易时造成了某些环境影响,也不应当由中国来单独承担,而应当由产品链的各个生产者、消费者与贸易方来共同承担,随着产品链的延伸,西方国家甚至是最终用户。
“只有个别少数的外部环境影响是由于国际法执法不严造成的。”宋健举例说,象牙非法进口到中国的确造成了外部环境影响,然而,中国也同样可能是受害方,国际市场上非法走私藏羚羊绒,导致了中国的藏羚羊种群数量的大幅度减少。
《报告》指出,中国的发展既有外部的环境影响,同时又被外部环境所影响。由于中国以货物为主的贸易结构,输出了产品而保留了污染物,因此中国受到的负面环境影响更大些,而中国对其他国家带来的正面环境效益几乎被完全忽略了。
“中国的发展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国际产业化分工转移的产物。”拉贝尔认为,在现有国际经济贸易分工中,中国是资源消耗和污染的主要场所及主要受害者。
拉贝尔指出,加强全球环境管理、克服全球层次的市场失灵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这些问题。过分强调中国的外部负面环境影响,将会限制中国的发展权。
宋健和拉贝尔共同表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环境威胁论”主要是基于一种双重标准下的道德判断,而非基于国际法的基础。当前,国际法存在许多灰色地带,需要通过全球环境合作来不断完善国际环境法体系。(章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