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电 记者七日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获悉,中国生物识别产业界二十多家主流企业已就建立“中国生物识别联盟”达成共识,并争取在一年内正式成立,以推动生物识别技术在中国实现大规模应用。
生物识别是基于脸相、指纹、虹膜、笔迹、静脉等生物特征的智能身份识别技术,它在公安、金融、民航、社保、信息、网络和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九一一”后,由于反恐、刑侦、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等多方面需要,生物识别技术在国际上的应用取得长足发展,以电子护照为特征的生物识别应用逐渐普及。
而中国,生物识别技术在大规模应用方面远未跟上国际步伐,市场还局限于个别行业与产业。随着生物识别市场不断增长,中科院自动化所二○○三年推动成立的生物识别联盟筹委会这一松散形式,已不能满足业界快速推进生物识别技术大规模应用的需要,建立相对比较紧密的实质性产业联盟迫在眉睫。
上月底,筹建中的中国生物识别联盟成立首届理事会,中科院自动化所所长谭铁牛与生物识别领域青年科学家田捷分别出任理事长、秘书长。据介绍,该联盟将推进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在中国大规模应用,形成并壮大民族生物特征认证技术产业链。
同期在华举办的亚洲生物识别论坛上,为打破欧美称霸生物识别产业化和标准化的格局,建立亚洲生物识别联盟(ABC)方案获准通过,与会代表认为亚洲应在国际生物识别领域发挥主导作用。ABC计划联合亚洲各国一起制定生物识别产品和技术标准,促成生物识别系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兼容,在国际标准化进程中代表亚洲各国利益,协助亚洲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部署大规模跨国生物识别系统等。
生物识别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使用虹膜、指纹、DNA这些人体本身的生物特征进行身份确认,将逐步取代现有的密码、钥匙等,从而为保障公共和个人安全发挥重要作用。(记者 孙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