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化解“悬河”之危,从2002年起,中国连续5年在黄河进行大规模调水调沙,在汛期利用黄河中游水库蓄水,用“人造洪峰”冲刷“清洗”黄河,把3.8亿多吨淤积在河道中的泥沙冲入大海,使黄河下游主河槽平均下切1米。中新社发张庆民摄
记者今日从黄河水利委员会了解到,专家最近在黄河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河段,找到了一个可淤积泥沙一百亿吨的“大泥盆”。有关专家称,假如把这个“泥盆”装满,意味着黄河下游“悬河”二十五年不再长高。
禹门口至潼关河段俗称黄河小北干流,河道总面积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其中滩地面积为六百八十二平方公里,多为人烟稀少、荆棘丛生的盐碱地,是一个“天然泥盆”。从二00四年起,黄委会连续三年在小北干流河段进行放淤试验,成功地将四百多万吨粗泥沙淤积在黄河沿岸的盐碱滩里。
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携带十三亿吨泥沙进入下游,其中四亿吨淤积在河道里。专家研究发现,黄河下游河道的淤积物中,粗泥沙占相当大的比例。
据有关专家介绍,黄河小北干流河段,既是一个天然“大泥盆”,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泥沙“分选场”,在这里“放淤”,还可以将两岸的低洼易涝盐碱地变为高产稳产良田。
据了解,黄河小北干流“放淤”试验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放淤闸、输沙渠、弯道溢流堰、淤区围堤、退水闸等。工程利用弯道水力学原理,将来自黄土高原的泥沙通过科学手段和工程措施进行合理调度,借助水流自身力量实现粗、细泥沙的自然分选,把粗泥沙滞留在小北干流两岸洼地,把细泥沙送归黄河,从而实现“淤粗排细”。
黄委会主任李国英指出,试验表明,目前,黄河“大放淤”的技术条件已基本成熟,黄河泥沙治理新战场即将开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