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已久的圆明园复建工程及其200亿元投资,像是真的落了地……
据报道,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日前在浙江横店签署协议,共同设立中国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基金计划向海内外公募200亿元人民币,用于在横店1∶1重建一座圆明园。报道说,这一专项基金的设立,被认为是圆明园复建工程正式启动的标志。
这一消息证实了早前横店负责人的说法,“筹资主要靠社会捐助,辅以专项投资,必要时还可以吸收外界投资。”
本来,一个民营企业要投资什么,成与不成,有没有效益,旁人没必要过度关注。只要所投资项目的建设,占用土地手续合法,不损害公众利益,不“打文物保护旗号行商业经营之实”,项目资金来源合法,即使想投资建设个新阿房宫也行。但是,圆明园复建项目恰恰与上述几条有发生冲突的嫌疑。
前几项,舆论多有热议。关于圆明园复建资金来源,却少见追问。事实上,圆明园复建的200亿元资金悬疑颇多,使圆明园重建,不但成为一个公共文化事件,同时还是一个公共经济事件。
悬疑之一:圆明园复建项目是文物保护项目还是商业项目,眼下尚未有定论,怎能用圆明园文物保护专项基金名义,向海内外募集复建资金?若该项目属商业项目,其资金筹措渠道与项目运作方式显然违反了《基金会管理条例》。
悬疑之二:倘若圆明园复建项目经过专家认定,并被社会公众认可为文物保护项目,允许以成立基金会的方式募集建设资金,那么,横店集团就不能算是该项目的投资方,甚至连管理权限都没有,充其量,只能是被委托的建设者。既如此,横店集团在该项目上究竟算是什么角色?其投入的6000余亩土地成本将如何计算?
悬疑之三:既是文物保护项目,又是以文保专项基金投入,该项目就是不折不扣的公益项目,其盈利理当回归文保专项基金。但以目前横店社团经济联合会与横店浙江华夏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左口袋”与“右口袋”的关系,如何保证该公益项目的独立性?由谁来监控该项目的实施?
圆明园复建项目的经济悬疑背后,隐藏的是民间资本如何更进一步介入文物保护领域的难题。
近年来,很多民营企业投身文物保护事业,在我们的文物保护资金捉襟见肘的现状下,这是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进步。问题是,当越来越多民营资本试图以投资者的姿态进入文物保护领域,将文物保护作为一个商业项目来经营时,我们的文物保护部门、文物保护监管法则又该如何应对?
见过不少引入民间资本的古村、古镇,在强烈的市场经营意识之下,如何从一个有生命力的建筑文物,变身为千篇一律的旅游商业街;也见过,一些寻常街巷,如何在嗅觉灵敏的民间资本手中,变幻为有着深厚家世的假古董。为什么民间资本之于文物保护,总给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印象?这似乎因为,我们尚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来引导并制约民间资本投身文物保护。
对于文物保护,如何让民间资本做到雪中送炭而不是釜底抽薪,这恐怕是回答圆明园复建项目经济悬疑的社会意义所在。(郝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