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日前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诚信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由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呈多发趋势。
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主任刘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查显示,目前中国企业的诚信建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经济领域中的失信现象还比较突出。企业受到多种失信行为的困扰,主要包括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二是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多发趋势。近年来,我国每年由企业失信引发的重大事件已由1至2起增加到4至5起。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企业的诚信建设不尽如人意呢?刘鹏认为,原因之一是中国的信用市场环境建设有待加强。我国现行的信用市场存在着多头管理,各有关管理部门信息不共享,对外不公开。这种资源割据的情况限制了信用市场的进一步完善。调查显示,企业对我国商业信用市场环境评价不高,认为一般的占被调查企业的57%,认为混乱的占25%,认为规范的占11%,认为较规范的占7%。
原因之二是中国企业诚信管理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虽然大部分企业已把诚信作为重要的战略事宜加以考虑,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企业诚信管理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信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才开始,企业信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87%的被调查企业感到缺少专业的诚信管理人员。部分企业诚信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和资源得不到落实,诚信管理体系不能形成。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企业诚信管理系统化、专业化水平较低。
原因之三是企业诚信建设缺乏统一引导,诚信管理服务相对滞后。中国缺少在诚信管理方面的标准和应用,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还在探索之中。对是否有必要制定统一的企业诚信建设评价体系的统计结果显示,97%的企业认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可见,随着更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企业诚信建设已成为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影响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秘书长姚广海表示,监管信息的部门分割制约了商业欺诈的预防和打击。尽管各部门都在呼吁建立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但进展不大。各部门监管信息秘不示人的做法阻碍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制约了对商业欺诈行为的预警和查处。
可喜的是,2005年起,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已联合宣传、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外汇等有关部门,成立全国打击商贸活动中欺诈行为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立专项行动的部际协调机制,并且定期举办“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通过宣传政策法规,曝光典型案例,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