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14日电 根据国土资源部14日公布的《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摸清土地资源家底,为严把土地“闸门”、严格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我国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开始于1984年。
根据《地籍管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在2010年前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建立土地统一调查制度;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土地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四级(国家、省、市、县)联网互通的土地数据库;城镇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100%以上,村庄地籍调查覆盖率达到95%。
调查将按照国家统一组织、统一标准、地方细化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内容涉及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分布和权属。在统一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查清中国土地利用的现状,尤其是建设用地、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权属状况,并建立国家级和全国31个省级、331个市级、2800多个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实现土地数字化、信息化管理。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司长樊志全表示,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摸清土地资源家底,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严把土地‘闸门’、严格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据悉,国家将在开展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使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土地登记更加规范,登记资料查询更加便捷。
此外,国家还将以做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健全全国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形成科学的土地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掌握全面、现势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为更加严格保护土地资源提供可靠的支撑和服务。
“十五”期间,我国已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城市市区地籍调查完成86%,建制镇地籍调查完成64%;1453个县(区、市)完成1:1万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817个县(区、市)建成了地籍信息系统。(记者张晓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