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发改委报告:我城镇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将加大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8 月 0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8月1日电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了题为《上半年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形势分析及建议》的报告。报告显示,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就业的“硬骨头”,而以农民和城市低保人群为代表的低收入者的生活压力将进一步增大。但对于人们所担忧的产能过剩可能引发的大规模失业问题,专家表示可能性不大。

喜忧参半

《上半年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形势分析及建议》称,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08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的67%,创出历史新高。同时,城镇失业率保持为4.2%,与去年底持平。

但就业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农民工转移任务艰巨。报告称,目前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仍然明显滞后于毕业生规模的增长,初高中毕业生就业缺乏政策支持,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据农业部统计,上半年全国农村外出就业人数约11423万人,比去年底增加600万人。但报告表示,这一趋势将不会持续,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服务体系、管理体制、工作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以及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原因,下半年增速将放缓。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中,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险扩面进展缓慢。基本养老保险扩面人数不到全年任务的40%,增幅同比减少53万人,完成全年1000万人的扩面任务艰巨。其中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保率较低。

低收入者生活压力加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上半年居民收入情况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同比实际增长11.9%,增速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报告分析认为,粮食价格走低、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可能继续上涨,将使下半年农民增收难度继续加大。同时,政策性因素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也将有所下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将有可能会减缓。

虽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月人均补助75元,较上年末略有增加,但资源价格的上涨把这部分增长抵消殆尽。

5月份,居住类价格(水电、燃气、房租等)同比上涨4.5%,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上涨6.1%。“下半年居住类价格将继续上扬,影响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低收入人群生活压力将加大”,报告谈到。

产能过剩对就业影响暂不明显

报告预测,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贸易摩擦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是影响下半年就业形势的主要变量。其中,由于产业过剩行业涉及到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显得更加引人瞩目。

“从理论上说,产业结构调整会对就业产生影响,现实的情况却没有那么严重。国家信息中心一位专家表示:“需要调控的这类企业往往是地方的纳税和就业大户,调控政策常常受到地方政府的抵触,所以地方和中央的博弈中这种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将减到最小。”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都阳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产能过剩的行业主要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它们本身对整体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有限,同时,相对于原材料和固定资产,劳动力对产能过剩的反应要滞后得多。因此,今年下半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裁员的现象。

都阳也提醒,产能过剩导致企业效益下滑对增量的影响更大,这类企业有可能不再招聘新的员工,这对于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也是负面的。

来源: 中新网

相关文章:
下半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