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唐山地震孤儿的30年:除了哀痛更多的是希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7 月 23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汪利新四兄妹,赵士忠,陈秀敏,赵秀顺,汪利志、张丽芹夫妻,杜明燕,刘文涛……这些普通的唐山地震孤儿,都在30年前的地震中失去了双亲,也因此在邢台育红院和石家庄育红学校中邂逅了来自社会的无私帮助和人间真情。30年后,他们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不普通的,是他们曾经相似的不平凡的际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53秒,唐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7.8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度,百年城市毁于一旦。

    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16.4万多人重伤,7200多个家庭全家震亡,4204人成为孤儿,城市功能全部瘫痪

    ———唐山市委宣传部提供的官方文件

    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13岁孤儿陈秀敏说,无论如何,都要活下去,她和11岁的妹妹、9岁的弟弟站在大雨中哭泣,那是她记忆中最奇怪的一场大雨,雨水在地上都是淡红色的,三个孩子的眼睛看到了父母的尸体,很多人的尸体。

    孤儿汪立新说,那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恐惧了。

    赵秀顺在地震发生时才19岁,弟弟11岁,哥哥用手把弟弟从土里扒了出来。吓坏了的弟弟拽着哥哥的衣服,不肯去石家庄育红院,哥哥含着眼泪,对弟弟说,苹果可好吃了,那里有苹果吃,一天发一个。弟弟这才愿意去,可是走了很远,弟弟的小脸,还是一会转过来看看哥哥,一会转过来看看哥哥。

    三十年过去了,陈秀敏和妹妹一起给弟弟娶了媳妇,三个家庭都有孩子了,但陈秀敏仍然害怕打雷,害怕闪电,害怕刮大风,她想妈妈。为了梦想,赵秀顺和弟弟手工制造出四辆F1赛车,弟弟在造车的时候被零件崩了眼睛,得了严重的青光眼,医生说可能会看不见,他骑的摩托车一头撞在了路边的树上……哥哥哭着说,这怎么就没有让他摊上,为什么是弟弟?

    如今,每到傍晚,都有很多唐山的孩子在地震纪念碑下面捉迷藏、奔跑、放风筝,很多中年人在路灯下铺着报纸和席子,打牌、下棋、散步、乘凉,过去的伤痛,似乎都隐在平静的面孔后面了。

    今天,站在记者镜头前面的,正是这些在唐山生活着的最普通的人,因为他们曾经承受巨大的磨难,他们的平静、坚韧、痛楚以及相互间的扶持与依存,都使他们的面孔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被烛光照亮的这些面孔的背后,不是喊叫,不是抱怨,这些面孔讲述了泪水和微笑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唐山这些普普通通的人,这三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讲述了他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讲述了他们对这个世界乐观的态度,更讲述了这个民族活着的力量。

1

谈到自己幸福的婚姻生活赵士忠开心地大笑。赵亢/摄

    赵士忠

    地震时:8岁

    1984年2月到唐山市综合福利院工作。

    先后从事的岗位有:门卫、老人区卫生员、呆傻区值夜班、勤杂工、库房管理(库工)、后勤主任、行政办公室主任。

    共产党员。他说我这辈子最感谢共产党。非常怀念在育红院的生活,他说那时吃的是白面,穿的比外面好。

过去曾是一名孤儿的赵士忠,现在在福利院照顾更多的孤儿,赵士忠说:“觉得自己肩头有一种责任感。”赵亢/摄

    唐山孤儿的家

    邢台育红院/石家庄育红学校

    1976年8月,唐山大地震后,邢台主动承担起接受震区孤儿培育任务,腾出第三招待所,建立了接受地震孤儿的育红院。

    共有教师15名,保育员40名,炊事员8名,财会、保管、司机及行管人员等85名,负责孤儿的衣食起居和教育。

    邢台育红院先后共计接受唐山震区孤儿247名,其中1至5年级小学生170名,在院里编班学习,初、高中学生22名,白天到市二中插班学习,吃住在院里。其余55名均为婴幼儿,在院里编班活动。

    1981年底,根据省民政厅决定,邢台育红院孤儿一部分送回唐山安置,一部分合并到石家庄育红学校,育红院宣告撤销。


2

“我经常在梦里梦到抚养我的老师,只要一想起她们慈祥的面孔我就忍不住掉泪。”陈秀敏强忍泪水说。赵亢/摄

陈秀敏说,我爱我现在的工作,我可以从帮助别人当中体会当年很多好心人帮助我的心情。赵亢/摄

    陈秀敏

    地震时:13岁

    13岁进入邢台育红院。19岁进入唐山市截瘫疗养院工作至今。

    地震时,父亲本可逃生,为救他们姐妹三人在折回途中死亡。她经常梦见死去的母亲在拥挤的医院门诊大厅等候救治。在截瘫疗养院工作时,常有性格古怪的病人故意为难她,但是陈秀敏总是任劳任怨,她说她能了解这些人的心情。

3

深夜,赵秀顺光着膀子站在门外。几分钟前,他还在自己的小房间里琢磨着汽车的图纸。赵亢/摄

“这是我和弟弟自己动手设计制造的‘F1赛车’,下半年我们将制造出更好的概念车。”赵秀顺抽着烟缓缓地说。赵亢/摄

    赵秀顺

    地震时:19岁

    19岁进入唐山汽配厂当学徒工。30岁下岗自谋职业。

    40岁亲手制造出了“F1赛车”。

    父亲生前是开滦煤矿司机,小时候兄弟两人坐在父亲的车里非常自豪。从小自立的他们会改装洗衣机、电风扇,后来他们拆了铁门、双人床、暖气管,自制起了“F1赛车”。

    兄弟两人说这辈子要留下点东西。


4

“我们都是孤儿,能够成为夫妻,我很满足。”丈夫幸福地握着妻子的手说。赵亢/摄

儿子是夫妻俩未来的全部希望,妻子说,只要他幸福我们就活得知足。赵亢/摄

    汪利志夫妻

    地震时:7岁 4岁

    从石家庄育红学校毕业后,两人被开滦煤矿抚养。妻子张丽芹一直没有自己的照片,直到几十年后丈夫在当地电视台的节目里看到长青老人拍摄的唐山孤儿照片,用手机为她拍摄下来留作纪念。两人十分宠爱儿子,他们说孩子不可能有第二个童年。

5

“我经常怀念小时候在育红学校时的老师,没有她们无私的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杜明燕想起当年的老师缓缓地说。赵亢/摄

“我对现在的工作单位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天在这个院子里走走,我就会神清气爽。”杜明燕总是面带微笑,她说她不会哭,什么事都会过去。赵亢/摄

    杜明燕

    地震时:出生3个月零2天

    目前在唐山冶金矿山机械冶金公司担任销售员。

    当时最小的唐山孤儿,在邢台育红院时,那里的阿姨抱着几个月的她到处找奶吃。杜明燕现在的工资是每月500元,前些日子她花了400元给育红院的老师买了件衣服。


6

“我的面部表情很少,但我的心里很亮堂。”刘文涛说。赵亢/摄

“孩子和妻子是我现在生活的原动力,只要他们快乐我就开心。”刘文涛坐在儿子的身边说。赵亢/摄

    刘文涛

    地震时:出生8个月

    1993年进入唐山钢铁公司担任煤气调度员至今。

    对父母已经没有印象,对当时石家庄育红学校的生活非常留恋。

    他说当年的老师对他们太好了,甚至超出了一般父母的爱。

7

“如果父母现在还活着,我们一定让二老过得最开心。”一提起父母,四兄妹陷入了沉思。赵亢/摄

“能够全家人聚在一起,是我们现在最满足的事情。”大哥汪利新从镜子里看着弟妹开心地说。赵亢/摄

    汪利新四兄妹

    地震时:11岁、9岁、7岁、4岁

    现开滦煤矿普通工人、电工、电焊工。妹妹汪利红后调入开滦大酒店担任后勤保障工作至今。

    兄妹几人把大哥当成父亲,感情非常深厚。地震当时,老大汪利新不在唐山市区,当时感到了强烈震感;老二自己从废墟中爬出逃生;老三和老四很幸运地被好心人从废墟中抱出。(小鱼)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