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西方媒体如何写中国 负面报道下降经济话题增多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6 月 30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西方媒体驻北京的记者多了,他们对中国的报道面越来越宽,也越来越细致。

世界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它在发展,逐渐变得富裕,与有陆地边界的所有国家都在改善关系。另外还有一个世界各国人印象中的中国,它的形象就复杂得多了。而决定这个形象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大媒体公司,即它们如何向世界讲述这个变化中的东方巨人。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不了解、政治上的偏见,以及这些媒体所属国家的利益渗入了对中国报道的字里行间,使得中国在它近代以来最美好的发展时期,承受了来自西方媒体最刻薄的批评和嘲讽。很多了解西方媒体的中国知识分子对它们在中国问题上的偏见和固执十分失望,并为如何让西方公众了解真实的中国伤透了脑筋。然而,最近一个时期,情况似乎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美大报对华中性报道多

在6月下旬召开的2006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向外界公布了一组显示这种变化的数字。一份有关国际传播和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材料分析了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2005年涉华报道的内容和倾向。王国庆说,从中或许可以窥见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把握。

据国务院新闻办介绍,美国那3家主流媒体去年关于中国的报道共有243篇,其中客观报道占报道总数的1/4左右,偏见报道约占1/3,平衡报道的比重是40%。国务院新闻办的结论是:在倾向性上,3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中性报道占多数,负面报道略多于正面。而在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占涉华报道总数的60%到70%。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妖魔化中国仍是西方一些媒体涉华报道中隐约的主题。

国务院新闻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综合了这3家美国报纸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大致可以表述为——经济形象:高速增长,前景广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往;政治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人权、民主状况不佳;社会形象:传统文化魅力久远,但公共卫生和环境状况比较差;政府形象:以中性和负面为主;企业形象不鲜明。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专职研究员周庆安博士告诉记者,他们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国际传媒研究课题,选取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1995年、2000年、2005年的中国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同样得出了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报道有所变化的结论。

他们认为,将西方的涉华报道分为客观、平衡、偏见更为准确,而分为正面、负面、中性的说法过于简单化。平衡报道是指正反两方面,或者官方、非官方的声音都出现的报道;客观报道主要是指纯粹的事实报道;偏见报道指的是那些歪曲的、妖魔化中国的报道。

周庆安说,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一个重要变化体现在主题设置上:经济话题有了大幅增加,社会、文化领域报道增多,纯粹的政治报道比重有所下降。以经济报道为例,3家报纸2005年的报道量都比1995年提高了20%以上,基本上占了所有涉华报道的1/3。

世界这两天如何说中国

本报驻世界各地的记者特意截取26日和27日的一个断面,查找了一些报纸上关于中国的各种报道,发现在这两天中,关于中国的报道各式各样都有,但总体上看,它们组成的画面与我们中国人自己熟悉的环境仍有较大距离。美国不少媒体都介绍了中国出台新的新闻管理条例,攻击中国“压制新闻媒体”;《纽约时报》A3版整版都是关于中国的新闻,但湖南水灾的报道很突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还有一篇关于“民权斗士”的报道。不过也有客观一些的,如《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中国政府准备对农村银行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整顿以及中国政府支持保险业扩大经营和融资范围等。英国《金融时报》27日称美国拟收紧对华高技术出口管制,还报道了中国查出农行存在违法违规的事情等。德国《星期日世界报》讨论了中国的“孔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日报》说中国人穿衣先问形象师。日本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一直很多,这两天话题的焦点一是小泉会不会在8月15日参拜及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二是小泉访美是否意在牵制中国。印度《印度教徒报》、《金融快报》等27日在头版报道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印关系发展良好,还有媒体关注中国的钢铁、证券市场等。

有专家认为,外国媒体对华报道通常离不开以下几“论”:一是“中国威胁论”;二是“中国崩溃论”;三是“中国发展论”;四是“中国妖魔论”。目前,“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妖魔论”在逐渐失去市场,“中国发展论”有增多趋向。

“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和平衡”

《纽约时报》下属的《国际先驱论坛报》时政记者安德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量越来越多。在报道内容上,偏重于中国基层民众的生活状态以及重大社会问题和趋势,以他个人的感受,这些媒体引用的材料“更趋客观”。

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版编辑也对本报记者说,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以及中美在反恐等国际问题上的共同战略需求增强,有关中国的社会、经济、法制、科教卫生方面的新闻,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地成为关注点。这客观上要求媒体介绍更多中国的真实情况,当然,他也承认,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难免受到国内环境和政治气候的影响。

本报记者采访过几位驻京的美国主流媒体记者,他们都谈到了美国媒体对中国越来越重视,并且对华报道的领域和范围都在不断拓展和延伸。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外国媒体对华报道中的故事越来越多,事例越来越具体,个人采访越来越细致。

为什么会发生改变

美国主流媒体的一位国际新闻版编辑认为,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的变化,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壮大和中美关系相对稳定的持续发展,使美国的媒体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影响力,宣传两国关系的积极因素。如去年在华盛顿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华盛顿邮报》罕见地在头条进行宣传。二是报纸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入。在“中国热”的带动下,报社对中国新闻的报道力度和专业程度都在增强。目前,该报经过扩张和改革,从事与中国有关的工作的记者和编辑有十几人,他们绝大部分都学习过中文,去中国考察过,熟悉中国事务,在处理报道上更加平稳客观。

安德森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重要性在日益上升,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政府日益开放和自信的姿态有关。现在,外国媒体有更多机会到中国的内地接触实际,他们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欣欣向荣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中国落后贫穷的一面,因而对中国政府寻求“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有更深刻的理解。

中国有专家认为,全球化和中国实力的迅速发展使中国和西方相互依存程度大大增加,西方国家调整了对中国战略地位的判断和对华关系的定位,即使从西方国家的国家利益出发,那种简单的出于意识形态对立的妖魔化报道也已经显得很愚蠢。周庆安补充说,公众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也使媒体在报道中国时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信口开河。

当然,缺乏真实性和带有偏见的报道在西方的主流媒体中仍有相当的比重。周庆安说,这种立场是难以彻底转变的。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上的巨大差异,西方的媒体和受众绝大多数对中国的认识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预设。尽管在西方对中国的报道中,像“赤色中国”这样的词使用频率在减少,但面对中国的发展,各种“中国威胁论”也迅速增加。《华盛顿邮报》的编辑也承认,美国的媒体包括主流媒体,仍然存在对中国的误解。美国不少记者都是以追逐危机为动力的,有时“唯恐天下不乱”,个别人为制造轰动效应,对中国的报道有时就会以偏概全。

美国凯旋国际公关公司的CEO瑞·考切尔对记者说,中国的实际形象和中国在外界的形象有相当大差异。有调查显示,全世界重大新闻的80%源自西方几家主要媒体,因此,国际上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是受西方主流媒体影响的。传统上,中国很少和西方传媒打交道,缺乏经验,中国很多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人都没有专门的媒体和公共形象顾问。考切尔建议,中国可以像俄罗斯在将要召开的八国峰会上的做法一样,通过和西方媒体关系良好的西方公关公司做桥梁,和西方主流媒体加强沟通,让中国各方面的高层人士保持和西方媒体的交流,保持正面的曝光率,在具体的议程上尽早和持续地发出中国的声音,让西方公众了解中国的观点和态度。他还认为,中国可以具体地了解究竟是哪些人在影响西方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他说,有调查表明,在美国,这样的舆论领袖其实不过几百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沟通和做法,改变他们的看法,或者削弱他们的影响。

来源: 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国外媒体评中国汇率政策:人民币稳定有利于世界
海内外媒体关注中国开始致力于“绿色GDP”增长
外国媒体同样关注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十一五规划
中国农业部:欢迎境外媒体深入中国农村采访报道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