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经说过:“中国经济是一个谜,谁能解开它,就能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诚然,进入2006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快车道上依然保持高速行驶,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高油价、贸易问题、外汇储备等诸多词汇已成为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关键词,全球有关中国经济的预测纷至沓来。
那么,中国宏观经济是否过热?人民币是否会加速升值?全球第一的高额外汇储备是喜是忧?世界商品价格走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日前采访了正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世界银行《2006全球发展金融报告》发布会的世行权威专家——发展金融研究组负责人、报告主要作者曼索尔·戴拉米和全球经济趋势研究组负责人汉斯·蒂莫。
中国经济亟待调整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率达9.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速,商业银行贷款1.26万亿,达全年计划一半,有关宏观经济过热的说法不绝于耳。对此,汉斯·蒂莫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并未出现过热情况。从宏观角度来分析,中国通货膨胀并未出现失控状况,各种物品的价格波动也是正常变化,劳动力也没有出现大量的过剩。据世行了解的情况来看,未来几年内,中国仍将有两亿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劳动生产率更高或其他生产性行业中去,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并不具备过热症状。
但不可否认,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达临界点,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几个重要因素都出现了一些矛盾。为此,蒂莫从三个方面予以证明:一是现有基础设施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如2004年出现的电力短缺等问题;二是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限制,在自然资源的供应上已经出现了一些摩擦;三是房地产方面,如今中国土地资源已相对稀缺,但房地产行业发展却如此兴旺,这种矛盾状况令人担忧。
由此,蒂莫指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平衡亟待纠正和调整,如经济增长主要靠出口推动,而不是依靠国内消费等。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全球投资市场的影响力正日益显著,在包括中国元素在内的多元力量影响下,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曼索尔·戴拉米说,“有意思的是,今年4月,当中国央行调高一年期贷款利率,其他国家股票市场随即发生了波动。这进一步说明了,一个新型的全球货币框架正在形成。”戴拉米随即指出,对中国的政策制订者和执行者来说,尤其重要的是:随着一个国家汇率制度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过渡、资本账户半开放时,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管理必须协调一致;同时,要加强对内债和外债的综合管理。
人民币不能贸然升值
“现在很多人认为人民币需要升值,认为升值后世界上许多贸易和金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当然人民币紧跟美元走低的做法也是不合理的。”蒂莫说。
美国等发达国家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是中国出现大量贸易顺差的根本原因,外界对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日益升温。但蒂莫认为,“从全球市场基本面来看,目前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条件仍不成熟”,他指出,美国的“双赤字”是全球贸易失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美国应缩减国内投资与支出,逐渐缓解“双赤字”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应加快拉动内需增长,刺激国内消费。在以上两种转变同时实现的前提下,人民币逐步实现缓慢升值才是合理的。相反,如果投机资本迅速流入中国市场导致人民币大幅升值,无疑将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破坏作用。
为了防止大量短期资本流入对本国货币的不利影响,加上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缓冲的余地”,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内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戴拉米预计,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继续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很有可能在2012年达到2.9万亿美元。一般来说,审慎的外汇储备应是该国6个月的进口额,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外汇储备大量超额。
如果中国把大量外汇储备都用于投资美国国债,中国市场对全球投资市场将过于依赖,加大了自身风险;同时大量外汇储备使得本国币值无法全面反映市场基本面的变动情况,这都是超额外汇储备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因此,戴拉米认为,对中国央行来说,有必要寻找到避免短期资本施压人民币升值和本币充分体现市场基本面变动的外汇储备平衡点,同时适当控制外汇储备的增长,方式有三:一是允许本币升值;二是把一部分外汇储备交给企业和公司,如新加坡、韩国等;三是加快开放资本市场。
海外投资需防范风险
《2006全球发展金融报告》显示,去年私人资本流动继续全面激增,来自官方和私人渠道的资本流入净额从2004年的4180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4720亿美元。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净额则连续3年扩大,2005年达到491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中国成为全球资本流量猛增的代表性国家。
戴拉米称,这些流动的资本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占比最大的是FDI(外国直接投资),这当中包括跨国公司对其他国家工厂、道路电信、购买银行等方面的投资。此外,流动的资本还包括外国投资者在其他国家通过购买股票形式占有股份;一些公司发行的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币种计值的债券;以及政府和私营部门举借的以外币计值的债务。
戴拉米认为,此轮资本流量猛增的原因可归结为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从外部因素而言,全球经济发展强劲,商品价格上涨,利率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很好。对比而言,内部原因更为重要——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诸如,将原本固定汇率政策转为浮动汇率政策;积聚更大量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更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并发展国内资本市场。
2005年,中国在吸引了全球大量资本流入的同时,资本输出速度也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去”海外投资。对此,戴拉米指出,企业海外投资的过程中必须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一是政治风险,近几年中国海外投资中对自然资源的投资占了很大比重,由于很多国家自然资源属国有化,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在投资前必须考虑到相应的政治因素。二是政府更迭,“一些国家往往这届政府向投资者所许诺的,到了下届政府变动后就不兑现了”,因此投资者在签约前必须考虑到投资保障系数有多大。三是汇率风险,投资前应了解清楚一国货币是否可兑换,以及汇款自由度如何,以确保投资利润可转换成硬通货,即国际通用货币。
油价牛市还有多久
“过去几年来,尽管油价高企,但是全球增长令人惊讶地保持了很强的抵抗能力。虽然从2003年初到2005年底石油价格翻了一番,但全球GDP在2005年实现了3.6%的强劲增长。”世行在《2006全球发展金融》报告中表示。
蒂莫认为,短期内,发展中经济体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仍会保持强劲增长。然而,由于外部环境会朝不利方面转变,这些国家更易受到冲击。
所谓的外部环境恶化,一方面指商品价格指数,尤其是石油、黄金价格从5月起开始大幅下滑。世行担心,这些商品价格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剧烈波动。另一方面,外汇市场近两个月来大幅波动。蒂莫认为,这可以被看成是健康的价格回调,但也可能预示着价格的大幅波动。
世行报告预测,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所获得的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逐步放慢。而油价高企、中国得到的投资数量下降以及全球资本流动性的减弱,都会在今后一两年内成为遏制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经济增长的因素。
蒂莫称,据世行预测,全球商品价格从明年开始将出现回调,预计明年下调3%,到2008年再下降6%左右。他表示,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预测,一方面是因为世行预计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另一方面,未来全球供给将增加,而需求随着经济放缓将有所下降。为此,世行预计今年国际油价会保持在65美元左右的水平,而到2008年时将会回调至57美元,前提是石油供应不会中断。“长远来看,40美元是一个均衡的价格”,但就目前国际原油的价位而言,油价要回归到这个所谓均衡水平,似乎相当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