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值为14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增速比3月份放缓,但当月外贸顺差仍达104.6亿美元。业内人士认为,贸易顺差出现空前的增长,与我国外贸进出口结构不合理密切相关。
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对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数量扩张型是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的外在表现。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和增长方式不合理表现在“四个不协调”和“四个不可持续”。
“四个不协调”,一是速度与效益不够协调。在我国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不够协调;三是贸易和产业不够协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和产业相互依存,产业是贸易的基础,贸易是产业的先导。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既没有形成合理分工,也没有很好协作,没有形成一批有跨国经营实力的贸工、贸工农一体化企业;四是东部和中西部外贸不够协调。
“四个不可持续”表现在,一是贸易摩擦增多不可持续;二是低成本不可持续;三是高资源消耗不可持续;四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不可持续。据商务部的统计,我国出口商品中,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
我国外贸数量扩张反映在国内经济运行与对外经济运行的关系上,是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对贸易的较高依存度使得增长和通胀之间出现了脱节;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产能过剩压低了总体物价。投资的再次升温使中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尴尬,在高经济增长表现出产能投入的前期功效之时,低物价水平反映了产能过剩的后期作用。
要实现我国外贸从量变到质变,对内要加快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和促进新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对外要正确处理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我国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市场和劳动力的量上,而且体现在结构的迅速提升上。在市场结构上,我国消费结构升级非常明显,带动了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升级。内需产品质量的迅速提高,依赖国内庞大的市场形成国际竞争力,最终将带动出口产品结构的提升。在劳动力结构上,随着教育、培训的加强,特别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素质人才比重大大提高。这些人才发挥作用,将对我国产品技术水平提升、市场营销能力的提高、吸纳国际服务业转移等,都将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带动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6年春季)》认为,中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产业转移所形成的“美欧消费、亚洲加工”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指出,今年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对外贸易的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发展中努力减少过大的贸易顺差。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或减少贸易顺差。 (记者 王晓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