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五千名县官轮训新农村战略 培养“一线指挥员”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5 月 11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自4月21日起,全国5300余县委书记、县长将在中央党校等5大干部培训基地轮训新农村战略,历时近一年。这项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县级主要领导干部培训,被专家认为是中央落实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战略举措。

停办一年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班再次举办。这一次,主题指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月21日,来自全国的50位县委书记走进中央党校课堂,参加为期一周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试点班。与此同时,全国首批50位县长走进延安干部学院,参加同一主题的培训。

按中组部的计划,从4月至来年1月,全国共5300余位县委书记、县长将分批走进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和延安干部学院的课堂,参加中央举办的新农村专题培训。

“县委书记、县长在新农村战略中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培训,有利于他们丰富视野,纠正错误认识,理清思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徐祥临教授说。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的任课教师之一。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教授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这一次下了真工夫,希望自上而下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同时又自下而上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

位于北京海淀区颐和园北侧的中央党校,是轮训党和国家中高级领导干部的高等学府,其主要培训对象是地厅级以上干部以及后备干部。按照级别,县级干部一般难以走入中央党校的课堂。

“对全国的县委书记、县长轮训一遍,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早在试点班开课前,徐祥临教授就发现了此次培训与众不同之处。

依照惯例,每年的全国两会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主要领导均会在中央党校召开省部级主要领导会议,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统一思想。2004年,主题是科学发展观;2005年,主题是和谐社会。

今年2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在中央党校召开,主题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胡锦涛出席了开幕式,他专门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徐祥临注意到,以往两年就“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进行培训时,中央并未组织县委书记这一级别的官员到中央党校学习,“前后一对比,就可以看出中央是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的。”

“县委书记、县长肩负着领导县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对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说,中央对此早有深刻认识,并在统一省部级领导思想前,已经对县级干部培训作出相应安排。

记者从中央党校获悉,为做好培训工作,经中央批准,中组部牵头成立了专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成员由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农业部、国家行政学院等单位的领导担任。

此外,担任培训班的主讲教师也基本来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资深专家。徐祥临教授给县委书记讲授国外新农村建设案例。

今年1月28日,胡锦涛视察延安干部学院,并就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讲话。

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及中组部的教学计划安排,中央党校和延安干部学院被确定为在4月承担全国县委书记、县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培训班试点工作,并在总结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专题的干部培训工作。

“二月会议主要是统一省部级领导的思想,这一次是统一县级领导的思想,力图使县官全方位、深入了解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决心和思路。”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柄生教授说,他是此次试点班的主讲教师之一。

“头脑风暴”

4月21日,培训第一天,50位县委书记被安排在中央党校教室观看视频录像。

据中组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整个培训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县委书记、县长培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在三天时间里,学员们被要求认真学习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论述。随后,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位专家陆续走上讲台,对20字方针内涵进行阐释。

他们是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曾业松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部部长韩俊研究员,农业部法规司司长陈晓华,中宣部宣教局副局长董俊山,农业部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柄生教授。

每位专家的讲课时间是一个半小时,柯柄生教授还被安排给学员们讲授国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在讲座之余,学员们还进行了自由讨论。学员被分为5个小组,每组10人。前后共进行四次小组讨论,一次大组讨论,两次案例讨论。

“各种招数我们这里都用了。”延庆县委书记侯君舒是此次试点班的学员之一,他用“气氛热烈”形容讨论过程。他说,录像教学,课堂讲授,案例教学,交流研讨,现场观摩,各种教学方法一应俱全。

在培训中,侯君舒还被选为一个小组的临时召集人。他向小组成员约法三章,其中之一是“经验共享,不得擅自保留”。

按照中央党校以往培训学员的习惯,学员需要做好“三带来”,即带问题、带建议、带希望。中央党校教授曾业松注意到,50位县委书记的选择是有讲究的,东、中、西部都有代表。

“他们带来的问题往往是全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问题,这样利于高层研究解决。”

在培训结束后的第二天,侯君舒用“头脑风暴”来形容7天的培训经历。“这个班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解。”

农业部“百村调研”

“把县委书记拉进党校,不仅仅是给他培训,还要从他那里发现基层存在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可以在课堂上研讨。有的可能涉及大政方针,有的可能涉及体制,有的可能要靠地方自己解决,中央需要了解这些情况。”中央党校研究室周天勇教授说。

周天勇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和地方已经开始同时发力。

相应的事实是,今年春耕时节,农业部为建设新农村而展开了“百村调研”,一批专家奔赴河南、四川等省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从3月初至5月中旬,要完成200个村的调研活动。截至4月底,已经获得了160个村庄的调研结果。

农业部共有200名官员参加了这些村庄的调研。调研的村庄既有传统模式下亟待发展的革命老区,也有土地从承包到户到集体规模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的村庄。

然而,经过调研后,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刘维佳坦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判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存在“等、靠、要”思想;一些地方政府好心做事,但有时“包办代替”,所做不是农民真正需要的等问题。

“新农村建设主体是农民,首先要考虑让农民受益,不能再做损坏农民利益的蠢事。”徐祥临说。

4月16日,受中组部委托,农业部举办地、市级党政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提高农业竞争力”专题研讨班。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出席开班式,并作了主题报告,要求基层在建设新农村中把握和处理好五大关系。

“中央的精神是很明确的,现在就看能否落到实处,县级党委和政府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中央党校政经教研室主任王天义教授说。

“两只手”同时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在学习时报上,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撰文说。其中,“看得见的手”是政府,需要做的是为农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做到激发广大农民的内在动力和活力。

“在新农村建设中,县委书记、县长是一线指挥员,上下的一个枢纽,他们需要做好协调发展。”徐祥临说。

延庆县委书记侯君舒的一个体会是,新农村建设,关键还得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来,让农民参与其中。

在徐祥临教授看来,当前农村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问题是资金和土地。他认为,这是县委书记必须正视的问题。

“与民争利肯定是不行的,需要改变思路,让农民平等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竞争主体中来。”徐祥临说。

刘维佳认为,中国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对的基础和条件也千差万别,所以,“不能搞一个模式或几个模式”。应该调动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要尊重农民群众的现实选择与发明创造,从实际出发,务求实际效果。“新农村建设,展现出来的应该是百花盛开的满园春色。” (吴学军)

来源: 新京报

相关文章:
全国5千多县委书记县长将进行新农村专题培训
五千县官中央党校轮训新农村 改革开放来规模最大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