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农业部官员:中国生物灾害形势严峻殃及农品贸易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4 月 29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八日电题:中国生物灾害形势严峻殃及农产品贸易

――访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局副司长王守聪

中新社记者尹丹丹

再过一个月,日本将实施被业界认为“当今世界上最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 ,提升对农产品进口和流通的要求,其中涉及植物保护、生物灾害等方面的标准引起中国农业界的关注。今天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局副司长王守聪更坦言,中国农业生物灾害形势严峻,已对农产品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保护(植保)体系是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保障农业生产的基础体系。几十年来,中国已初步形成与农业发展基本相适的植保体制与机制,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中国仍为世界上农作物病、虫、鼠、草等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植物病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

据王守聪介绍,中国常年发生的农业有害生物多达一千七百多种,其中一百多种可造成严重危害,更有五十三种属于全球一百种最具危害性的有害生物。随着气候、环境、种植结构、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的变化,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加、时间延长、范围扩大、频率提高,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更呈上升趋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病虫害发生面积仅二十亿亩(次),现在已达到五十多亿亩(次)。”

此外,随着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和流通渠道多元化,一些新的有害生物不断传入并迅速扩散。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新发现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只有一种,八十年代有两种,九十年代达到十种,“而最近五年就新发现了十八种。”初步统计显示,仅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每年就给中国农业造成约五百七十亿元的直接损失。

在监测和防控手段上,中国亦显落后。对部分地区的抽样调查显示,县、市级植保机构中,逾六成没有植保植检实验室,一半没有显微镜、解剖镜、计算机等基本监测检验和数据分析处理设备;九成监测调查主要靠手查目测,防治手段主要是手动喷雾器。但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大形势下,中国农产品要搏击国际市场,亟需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刚刚参加了有关国际会议的王守聪指出,“除关税措施外,在针对农产品的非关税措施中,病虫害检疫和农药残留问题是两项主要内容。未来,发达国家会更多地使用这些非关税措施。”

他说,很多农作物病虫害已列入许多国家生物武器控制的范围,各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成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高度关注和严加防范的对象,一些高毒高残留农药已成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际贸易的主要制约因素。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修订技术法规与质量标准,不断提高对进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制水平和植物检疫措施要求,已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技术壁垒。

王守聪表示,面对上述形势,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基础上,中国农业部开始倡导“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加快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其中,前者突出的是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后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植保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根据国家农业部的规划,中国力争到二O一O年末基本建成新型植保体系的雏形,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国农作物病虫监测网点覆盖的县数达一半以上,预报准确率超过百分之八十五;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农作物重大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百分之三至五以下,检疫性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

来源: 中新社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