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免疫规划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在今天上午卫生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如是说。据悉,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是我国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20周年。从1978年开始,我国就开始在儿童中开展国家免疫规划,即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及时有效地开展预防接种。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通过实施免疫规划工作,使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特别是《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颁布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相关工作。
毛群安认为,当前的关键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指出,我国疫苗针对传染病威胁仍然十分严重。我国虽于2000年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无脊灰证实,但其他国家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部分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2005年全国麻疹疫情上升明显,实现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消除麻疹的目标任重道远;流脑、乙脑发病虽处于较低水平,但近两年在局部地区时有暴发或流行。
2005年下半年的调查显示,各地政府落实《条例》规定的预防接种保障政策的情况并不平衡,特别是预防接种经费的落实不到位;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有所降低,贯彻落实《条例》缺乏力度和氛围;接种薄弱地区范围扩大,部分地区接种率严重下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进展缓慢。
毛群安强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卫生部需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协调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各地要加大《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宣传贯彻的力度,落实国家免疫规划有关政策,保障预防接种工作经费。卫生部要求各地卫生部门加强与财政、教育、宣传、建设、科技、民委、药监、疫苗生产企业等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建立健全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协调机制,落实保障措施。
二是强化宣传效果,普及《条例》知识。今年“4.25”宣传主题是“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各地卫生部门要加强与宣传、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等部门的合作,根据流动人口、进城务工人员、常住儿童、学龄儿童等特点,在社区、农村、车站、码头、学校、工地等,采取针对性的宣传方式,在4月25日前后组织开展一系列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的活动,宣讲国家免疫规划等相关政策和保障要求,动员全社会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免疫规划知识,营造全社会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三是加强常规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组织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接种率;加大工作薄弱地区和特殊人群预防接种工作力度;加强对接种单位的管理和人员培训,规范预防接种服务行为;强化监督和检查,落实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力争今年各地都要开展对幼儿园、学校适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科学合理地安排对漏种儿童的补种。
四是加强重点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防控工作。第一,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第二,加强乙肝防治工作。乙肝防治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卫生部将全面组织实施《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有效遏制乙肝的高流行状态。第三,实施消除麻疹工作。组织制定并实施“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维持高水平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建立完善的麻疹监测系统。第四,密切关注以流脑、乙脑为重点的其他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控制工作,开展流脑、乙脑疫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局部暴发疫情的发生;建议凡未将乙脑、流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省份,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加快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进程。
2006年4月10日10时,卫生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主题一:实施国家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主题二:我国积极实施并逐步扩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发布会由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副主任毛群安主持,中国网进行了现场直播。(郭素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