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间育成1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累计为吉林省广大农民增产粮食550亿公斤,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扎根吉林黑土地,为农民致富、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用数字无法显示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是一支由4名博士、86名研究员、750名科研人员组成的强势科研创新群体,多年来,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科技难题,既在农作物新品种上创优,为广大农民兄弟带来了希望、财富和欢乐,也在畜牧业科技研发上成为东北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仅2005年,东创中心育成的水稻新品种在吉林省的推广面积就达772.5万亩,农民增产稻谷4.56亿公斤,增收达8.43亿元。新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方粳型超级稻品种吉粳88,平均亩产达到750公斤,单产提高了15%。
玉米是吉林省农作物播种的“排头”,东创中心连续不断地选育出近百个国内领先的玉米杂交新品种,形成了优质高产、专用特用、抗旱耐瘠三大系列品种群。据统计,“十五”期间,东创中心选育出的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品种在全省的种植面积分别占到63%、75%、55%、92%,主要农作物品种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0%以上,广大农民兄弟每年新增经济效益达到25亿—30亿元,为吉林省的粮食总产量从20世纪90年代的400亿斤跨越到目前的500亿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他们自主研发出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技术,改变了过去依赖化学杀虫剂防治玉米螟的局面,推动了全国害虫生物防治和全国农村害虫生物防治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升了以玉米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及安全“绿色”食品的价格,为玉米生产带来较大的生态效益,对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这项技术应用3年来,共实施面积900万亩,为广大农民兄弟挽回玉米损失5.4亿斤,折合人民币2.16亿元。
东创中心成立以来,还创造了无数的“第一”:选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可商业化应用的大豆杂交品种;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育成的草原红牛品种,经过东创中心多年的选育,已经形成了乳用和肉用两个品系的基础群,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育成全国唯一一个达到国外同类细毛羊水平的细毛羊品种,市场上的售价达到每公斤28元……
有数字显示,“十五”期间,东创中心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有122个通过国家和省(审)认定,其中玉米51个、大豆35个、水稻27个、高粱9个,共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104个。目前,东创中心在吉林省建立了76个农村科研基地和示范区,16个专家大院,5000户农民示范户,辐射带动培训农民10万人,使全省40%以上的农户受益,受益农户每公顷粮食增产1500斤到2000斤。(记者曾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