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摘要
(一):医疗体制改革亟待走出困境 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
(二):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房地产的相互关系
(三):中国35个大中城市多数房地市场健康
(四):城市的未来发展决定城市房地产的潜力
(五):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排名
(六):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
(七):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排名 中国位列34
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今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首度携手,南开、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等著名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近百名专家联合完成。
报告首次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9个城市同时加入到研究体系中;报告展开了国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品牌提炼,将中国200个城市的核心优势,提炼成品牌;报告首次将反映科技创新的结构指标加入城市竞争力的显示性指标中。报告将“楼市:城市中国的晴雨表”作为年度主题。报告同时对城市竞争力的背景基础100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和15个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该报告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报告对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计量和比较,前20强依次是:香港、台北、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高雄、澳门、新竹、基隆、杭州、宁波、苏州、台南、天津、厦门、大连、无锡、沈阳、青岛。
报告发现:
竞争格局层次分明。由强到弱依次是港澳台、东部沿海、中部、东北、西部,呈明显的雁阵格局。东部沿海五区域强弱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京津冀;
竞争格局迅速变化。中国内地城市竞争力飞速提升,台湾地区竞争力增长缓慢。中国内地的中部、东北以及西部的部分城市竞争力提高迅速;但整体上,东西南北差距在扩大。
竞争格局短期波动。受房地产过热和宏观调控的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依靠高投资和房价过高的个别城市竞争力有所下降。
竞争格局区域有别。东部过去快速增长的制造业城市,目前资源、要素和技术的面临困境;东北、中西部龙头武汉、沈阳、长沙、成都、重庆等城市综合优势开始发力,但中小城市与龙头城市距离拉大。
报告同时对最具综合竞争力前60名城市的8个分项竞争力进行计量和分析。其中,
(1)人才本体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台北、高雄、新竹、上海、台中、北京、深圳、广州、基隆、无锡、台南、宁波、杭州、武汉、苏州、沈阳、珠海、温州、中山。
(2)企业本体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高雄、台北、台中、新竹、佛山、深圳、台南、广州、基隆、大庆、厦门、苏州、上海、中山、珠海、宁波、常州、芜湖、青岛。
(3)产业本体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香港、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成都、长沙、台北、海口、武汉、福州、杭州、郑州、台州、济南、南昌、高雄、西安。
(4)公共部门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台北、香港、高雄、台中、上海、台南、北京、新竹、基隆、广州、厦门、深圳、珠海、佛山、苏州、大庆、南昌、武汉、杭州、大连。
(5)生活环境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台北、深圳、高雄、香港、北京、新竹、基隆、上海、台中、广州、澳门、台南、珠海、厦门、杭州、昆明、大连、成都、长沙、中山。
(6)商务环境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广州、高雄、上海、无锡、台北、珠海、苏州、厦门、深圳、台中、宁波、青岛、成都、威海、绍兴、台南、大连、杭州、扬州。
(7)创新环境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台北、高雄、深圳、新竹、厦门、上海、北京、珠海、无锡、广州、武汉、佛山、杭州、台中、苏州、成都、台南、青岛、大连。
(8)社会环境竞争力前20位的城市分别是:香港、台南、基隆、新竹、台中、高雄、台北、无锡、扬州、澳门、南通、芜湖、威海、珠海、绍兴、沈阳、大连、徐州、烟台、南昌。
该年度报告仍然采用模糊曲线的方法,分析竞争力对综合竞争力的贡献弹性,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人才和市民素质,其次是城市产业;报告通过60个城市近6000个居民54个问题的问卷调查发现:表现最差的五个方面是:市民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城市特权对机会均等的破坏难度,城市城乡社会保障的差距,城市城乡公共服务的差距,城市医疗收费合理性。
报告建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提升区域竞争力为中心的区域政策,支持东部地区要走向世界,建立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援助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和竞争能力建设;加强对中等城市支持,提升中等城市竞争力和带动力。今后城市主要要完善医疗、教育、住房、交通等事业,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素质;改善商务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城市能级,服务区域和农村;营造创新环境,建设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的基点和龙头,支撑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带动区域和农村发展;加快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宜居的家园。
报告对中国15个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其强弱依次是: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徐州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哈尔滨城市群、关中城市群、长春城市群、合肥城市群。
报告利用自己的框架和方法,对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发现:进入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中国内地排在34位;中国香港排在第11位。报告分析中国势如破竹的竞争优势,无法回避的竞争劣势,四面埋伏的竞争环境,提出了突出重围的全球共赢战略。
报告发现:房地产业规模大的城市,其竞争力也较强;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会比竞争力弱的城市的房地产价格高,但过高的房地产价格也会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增强。
报告提出判断房地产健康程度的标准并发现:35个大中城市,多数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不健康。总体房地产市场健康的城市只有7个,不健康的有21个,很不健康的城市有7个。
报告通过对50个样本城市经济、社会的综合评价和计量得出住宅、商业、工业房地产投资潜力。本年度报告对内地35个大中城市进行调查和计量发现其房地产市场化程度,得到基本结论:35个重点城市房地产市场基本实现市场化,但离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大差距。
报告指出,个别城市的房地产:人力市场,工资拖欠。土地市场,强征强办。销售市场,秩序混乱。金融市场,潜藏隐患。中介市场,坑蒙拐骗。租赁市场,发展缓慢。物业市场,纠纷不断。宏观市场,泡沫隐现。
报告指出城市房地产在六大体系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正规市场不规范,黑市交易比例高;法制体系不健全,司法执行不牢靠;监管体系不恰当,监管执行不得力;住房保障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到位;税费结构不合理,税费种类不简明;调控手段不经济,调控部门不配合。
报告提出: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需要解决的六大体系问题。扩大和规范正规市场,建立完整有机的市场体系。
推进房地产的市场化,建立完善可靠的法制体系。
改革房地产监管机构,建立顺畅有力的监管体系。改进政府参与经济的方式,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开征物业税,建立公平合理的税费体系。
建立房地产政策协调机构,建立统一灵活的调控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