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京沪高铁宣布对民资开放 民众冀其上市做股东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3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据新华社消息,世人瞩目的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和沪杭磁悬浮项目已获国家批准。其中,“京沪高铁”采用高速轮轨技术,全长1320公里,工程总造价1400亿元;磁悬浮沪杭线全长约175公里,工程总概算约350亿元。

我特别注意到,“京沪高铁”项目将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建设和运营;并将积极探索市场化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及国外投资,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多种投资渠道。

这无疑是明智之举。它意味着,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放弃了独家投资和垄断经营的特权,而对市场敞开大门。

实际上,民营化浪潮早已攻破公用事业政府垄断的堡垒。以往政府供应的公共产品,不仅可以通过市场手段来提供,而且也不排除用市场化的机制来运营。“京沪高铁”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政府没有必要独家承担1400亿元的投资,而可以把财政开支用于其他民众更为迫切需要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项目。“京沪高铁”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降低管理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能有效规避交通基建中“绝对权力、绝对垄断”带来的诸种腐败和暗箱操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不过,作为一个公民,我更感兴趣的是:“京沪高铁”宣布对民间和社会资本实施开放,那么,能否让私人或股民也有参与投资的权利?因为“京沪高铁”是个“钱景”广阔的项目。按权威专家估算,“京沪高铁”建成后,从北京到上海只需5个小时,票价为机票一半;项目管理成熟,在8年就可以收回投资。可见,其效益诱人,加上没有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当然垂涎。

但是,在现有体制下,这些重大项目的市场化融资方式非常有限。比如“京沪高铁”公司,虽然宣称吸纳民间资本、法人资本,但最后的结局肯定是国有资本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投资主体也多半是有关联的利益团体,它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真正的民间资本,更不要说私人资本,几乎都被挡在了“分一杯羹”的大门之外。

因此,我建议“京沪高铁”能打破旧有的融资模式,让“京沪高铁”公司在国内上市,使民众也可以成为股东。实际上,在国外,一些需要巨额投资的重点工程采取上市融资已司空见惯,成功先例完全可以借鉴。股市本为“融资”而生,完全可以为大型建设项目服务。

更重要的是:既然这个项目宣布对外国投资者开放,为什么不能让国人享有优先投资的机会?中国一些效益很好的国有垄断企业,如“中石油”、“中国电信”,都没在国内A股上市。一些重点项目也是如此。是该到改变这种“优待老外”却“亏待国人”局面的时候了。实际上,国内的股市也能承担这些项目的融资要求。

另外,“京沪高铁”的入市,也必将优化国内股市结构,改变其低迷的熊市状态。很多专家都担心那像老虎一样“躺在银行笼子里酣睡”的巨额储蓄,为什么不让“京沪高铁””、“磁悬浮沪杭线”这样的优质项目上市制伏这只“老虎”呢?对于股民来说,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利好消息。

所以,请让“京沪高沪”上市吧,我是股民,我想买它的股票。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