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重构城市格局?分析指沪杭磁浮对长三角有三影响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3 月 16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中新网3月15日电 已经公开的可靠消息说,上海至杭州的磁浮铁路有望于今年开工,并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投入运营。这条磁浮铁路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新华网的报道说,业内人士认为,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沪、嘉、杭1小时交通圈的形成,将力助上海、杭州实现“以时间换空间”。沪杭磁浮线全长不到200公里,按设计列车最高时速430公里,从上海南站至杭州东站区段,直通列车旅行时间为27.5分钟;位居线路中间的嘉兴到上海、杭州的时间也就相当于抽一支烟的工夫。专家认为,时间会“缩短”人们对空间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说,沪杭磁浮线的建设将催生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应”。高速、大容量、便捷的客运通道在两地间快速接驳、集散人流,将令上海与杭州及其周边地区不同空间的城市处在同一“时间序列”之中。

二,“钟摆式迁徙”的工作、生活方式将在沪、杭之间变得普遍。“工作在上海,居住在嘉(兴)、杭(州)”将成为现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剑锋认为,如果沪杭磁浮列车投入运营,且相对经济,势必会有一部分居民从上海、杭州分流出去,至少会有一部分人选择周末在异地的大房子里度过,而在工作城市的小公寓,纯粹只是个安身之所。这既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与发达国家的经验相一致。在徐剑锋看来,沪杭磁浮线还会适当拉平杭州、上海两地高昂的房价,嘉兴或可成其“后花园”;加剧上班族“钟摆式迁徙”,因为单程所需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沪、嘉、杭三地会出现一批“早出晚归”族,正如开通城际列车后,白天在上海上班、夜晚回江苏昆山居住的人越来越多一样。当然,前提条件是磁浮列车的价格必须是大众化的。

三,长三角“次中心”城市格局将重构。沪杭磁浮线将使长三角南线形成1小时的交通圈,大大提高浙江与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交通的出行效率。实质上,它在驱动区域同城化的同时,将改变长三角经济格局,二线城市与区域中心的距离大大缩短,其地位将获得提升;相反,现在的“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有可能被弱化。

报道说,有专家指出,近看,杭州将在2010年世博会中扮演比上海以外的其他长三角城市更为重要的角色,建造磁浮交通线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让杭州、嘉兴等长三角城市一起来接待世博会期间的中外参观者。远看,浙江将会因此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浙江发展现代服务业所缺少的人才、技术等要素,都可能经由这条磁浮交通线而流动起来。

但也有一些研究人士认为,沪杭磁浮铁路的建设不会引起“聚变”,无非就是沪杭间交通的速度快一点,实际差别不会很大。何况,根据长三角地区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到2020年,长三角地区将建5条城际轨道,以形成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1至2小时快速交通圈”。

高速磁浮列车是20世纪的一项技术发明。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德国、日本为代表,对常导和超导两种磁浮技术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反复试验。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采用的是德国的常导模式,引进的是德国技术。除了运营速度可达每小时450公里至500公里的速度优势之外,高速磁浮列车还有四个优点:磁浮列车能耗低,是汽车的一半、飞机的四分之一;启动快、爬坡能力强,选线比较灵活;安全、舒适、维护少;采用电力驱动,没有废气排放,运行时没有车轮和轨道间的摩擦,环境影响小。(徐寿松、黄庭钧、姚玉洁)

来源: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