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三月二日电 在中共中央和中国国务院的关心下,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区市共同采取多种扶持措施,中国华侨农场的改革取得了进展。
中国的华侨农场是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为安置归难侨建立的国有农业企业。全国现有华侨农场八十四家,总人口六十万人,其中归难侨及其家属二十四万人,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江西和吉林七个省区。
华侨农场建立初期,由于安置归难侨时间紧、任务重,筹建的华侨农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华侨农场长期按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承担了教育、卫生、公安等社会管理职能,造成华侨农场的政策性和社会性负担日益沉重。华侨农场在发展环境、管理体制等方面积累的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华侨农场的生存与发展。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新形势下的华侨农场工作,中央领导人多次过问,并作出重要指示。中央领导强调,华侨农场要主动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努力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华侨农场的支持力度,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为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各级政府和华侨农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政策支持为后盾,以立足农场为根本,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积极推动华侨农场早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华侨农场的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华侨农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步伐。“九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五千万元人民币专项经费对华侨农场进行补助。“十五”期间,又将补助经费提高到每年七千万元。“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每年七千万元的经费补助水平。同时,“十五”期间,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华侨农场基本建设资金五千万元,对改善华侨农场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加快解决华侨农场的历史债务问题,国务院侨办等有关部门组织华侨农场和相关金融机构,对华侨农场的金融债务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查核实。二00五年下半年,国务院成立了由财政部牵头,侨办、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广东省政府参加的华侨农场债务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在实地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华侨农场金融债务处置工作方案。以解决金融债务问题为契机,继续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华侨农场历史债务问题的解决,实现华侨农场的长远发展。根据处置工作方案,实施债务重组后,华侨农场金融债务将减少十六点四一亿元,占全部金融债务的百分之六十六点七六;整体资产负债率比债务重组前下降二十三点七二个百分点,初步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财务能力。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出台各项政策的同时,地方人民政府密切配合,推进和深化华侨农场的改革。一是理顺华侨农场管理体制。广东省二十三个华侨农场已全部设立经济管理区或镇一级建制,广西壮族自治区二十个华侨农场已全部纳入建立的十八个华侨经济区管理。二是解决华侨农场职工老有所养问题。广东省安排资金六万三千九百六十七万元,将十七个困难华侨农场职工养老保险纳入地方统筹。云南省“十五”期间安排资金一亿零七百五十一万元,用于解决本省华侨农场职工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三是改善华侨农场职工居住环境。广西壮族自治区华侨农场新建住房面积三十点一八万平方米,旧房改造面积四点七二万平方米。福建省一九九九年以来共投入资金一点六亿元,解决了华侨农场四千七百二十三户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五人的居住问题。四是夯实华侨农场发展基础。广东省一九九五年至二00四年期间共安排华侨农场水利等基建投资六千二百六十九万元,华侨农场生产发展资金六千零八十万元,生活困难及老归侨事业费四千二百九十一万元。福建省“十五”期间共安排华侨农场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配套资金一千二百五十万元,华侨事业费配套资金一千九百五十万元,华侨农场电网改造资金二千零四十二万元。五是制定华侨农场发展战略。广东省和云南省从战略的高度和华侨农场的实际出发,结合“十一五”规划的制定,出台了支持华侨农场长远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支持华侨农场的长远发展。
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一大批华侨农场抓住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开拓进取,取得了长足发展。海南省兴隆华侨农场国内生产总值由一九九八年的六千二百九十六万元提高到二00四年的八千二百零三万元,职工收入由一九九八年的四千二百零五元增加到二00四年的六千五百八十五元。广东省大旺华侨农场二00四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九点一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十八点五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人均居民储蓄分别达到三点八四万元、一千四百八十八元和一点四三万元。广东省迳口华侨农场二00四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五点四亿元,人均收入五千零三十元,实现税收八百零四万元。
目前,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华侨农场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今后一个阶段,各级人民政府将继续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要求,加强资金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华侨农场增强市场观念,转换经营机制,增强造血功能,逐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