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 中国科学院28日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指出,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面临着制度、政策、管理、技术、资金等多方面障碍,亟须建立五大支撑体系。
报告指出,我国是在人均资源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存在较大地区差距的背景下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在人均资源消费仍不断扩张的情况下实现资源节约异常艰难;其次,以往推行资源节约之所以困难,同资源产权和定价制度不合理有直接关系,资源低价使降低物耗和采用再生资源缺少必要的经济激励;此外,如果采用节能环保技术,有可能导致成本上升,在缺少严格监管和违法成本低的条件下,会降低节能或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建立的五大支撑体系包括:建立节约型的国民生产体系和可持续生产模式,优先发展绿色制造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可持续农业,实现能源的高效、清洁与梯级利用,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建立节约型城市化发展模式,重点发展“紧凑型、组团式”的城市群,提高资源的规模效益和效率,发展绿色建筑和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自主创新,建立绿色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发展促进开源节流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技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建立健全有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倡导适度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
“同时应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公众及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参与有关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监督、管理与咨询工作。”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王毅说。(记者 李斌 吴晶晶)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提建设节约型社会中长期目标
中国科学院28日发布《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报告指出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并提出了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中长期目标。
以牛文元教授为名誉组长、王毅为组长的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报告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需求总量增长应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并开始好转,基于10种资源和污染物的节约指数比2000年降低60%,实现资源生产率或生态效率的2至4倍跃进。
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包括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基本抑制,单位GDP能耗降低50%至60%;实现用水总量的零增长,单位GDP水资源消耗减少80%,其中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控制在45%以下,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超过85%;实现水泥、钢材消耗总量的零增长,力争单位GDP水泥消耗降低55%,钢材消耗强度降低40%,有色金属消耗强度降低20%;废水排放总量实现零增长,单位GDP废水排放减少7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保持稳定下降,排放强度降低75%;努力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速度,争取单位GDP排放量下降60%;废物循环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废钢循环利用率超过55%,常用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达到50%等。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与《科学发展报告》《高技术发展报告》并列为中国科学院“科学与社会”三大系列年度报告。每年一套的系列报告自1998年开始发布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记者李斌 吴晶晶)
中科院报告表明 我国位于资源绩效最差国家之列
中国科学院28日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并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
据介绍,节约指数是为了对一个国家、地区或部门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总体状况进行监测和综合评价。报告选取了一次能源、淡水、水泥、钢材和常用有色金属等五种资源原材料消耗量来计算节约指数。在占全世界GDP93.7%的59个主要国家中,资源绩效排名前几位依次为丹麦、瑞士、爱尔兰、英国、荷兰、挪威。
报告表明,我国位于资源绩效最差的国家之列。我国五种资源的单位GDP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9倍。这说明我国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十分粗放的发展阶段。(记者李斌、吴晶晶)
节约型社会有了评价指数 可持续发展力上海居首
节约型社会该如何评价?一种新的节约指数将为此提供参考。今天,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06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其中《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指数越高,表明资源环境绩效水平越低。利用这一指数进行的研究表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资源消耗和污染物
排放的节约指数呈明显下降态势,但我国的资源节约利用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大,在世界59个主要国家中仅列第五十六位。
据了解,节约指数是一种相对指标,可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资源环境绩效水平。它用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类资源消耗强度或污染物排放绩效与世界或该国总体绩效比值的加权平均来表达,能反映该国或地区与其它国家、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
中科院发布的报告利用节约指数对2003年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这59个国家约占全世界GDP的96%(按汇率计算)。
报告选择了7类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计算了全国31个省市区的节约指数。结果表明:前10名主要位于东部地区,后10名主要在西部地区;上海的资源环境绩效水平最高,山西最差。在节约指数高于全国平均值的13个省市中,西部地区占了11个,说明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比较粗放。
报告公布了全国31个省市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新排名,上海最高,青海最低。排在2—9名的是北京、天津、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福建、吉林,主要在东部地区,后10名主要在西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能力相对东部地区普遍较低。(记者武卫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