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大型飞机,是我国航空人许久的梦想。我国大型飞机的研制和试飞几乎和欧洲的空中客车同步,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80年代初上天试飞,到过我国的部分大城市,6次进藏运送物资。可这一梦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实施以合资为手段的“三步走”战略而中断。
今天,我国航空人的大型飞机梦要圆了!大型飞机和另外15个项目一同被列入《规划纲要》的重大专项。我国为什么需要实施这些重大专项呢?
着眼于提升产业竞争力
《规划纲要》确定的16个重大专项是: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
细细品味这16个重大专项,人们不难发现,它们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和国防技术,每一个专项都瞄准了一群核心技术,具有明确的物化目标,凸现“财富化特征”。这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模式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从以往注重单项创新转变为更加重视各种技术的集成,强调在集成基础上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计划比较注重单项技术,忽视相关技术的优化组合与集成。显然,单项技术很难形成市场竞争力,实施具有极好的关联性和集成性的重大专项,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群的成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大型飞机为例,它不仅可以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样拉动经济增长,而且可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按单位重量的价格比较,民用船舶为1,轿车为9,彩电为50,计算机为300,喷气客机为800,航空发动机为1400。同时,大型飞机制造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度,其技术扩散可以广泛延伸至制造业,能有效带动装备制造业、数控机床产业、电子产业、材料产业、发动机制造业等相关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表明,利用飞机技术派生出来的产品销售额比用这种技术制造的航空产品的销售额大15倍,而其带动技术升级的衍生效益就更大了。
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的历史上,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等为代表的若干重大项目的实施,对整体提升综合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举全国之力成功实施的“两弹一星”工程,动员和组织了近千家单位、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参与,为新中国的发展赢得了长期安全的和平环境,赢得了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
————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三系法”
杂交水稻研究动员了全国上万名科技工作者和100多家企业参与,累计种植面积超过30亿亩,占我国稻谷产量的60%左右,对解决13亿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载人航天工程是又一个跨部门、跨学科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典范,它的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十五”期间实施的电动汽车专项,历经4年完成了发达国家近8年的技术进步,已自主研制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样车。在上海举行的“必比登”世界清洁能源汽车挑战赛上,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清洁能源汽车同台竞赛,在加速、制动、操控性能、排放等所有规定项目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令跨国汽车公司老总竖起了大拇指:“电动汽车发展看中国。”
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都把围绕国家目标组织实施重大专项计划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美国有曼哈顿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及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和氢能研发计划等;欧洲国家先后实施了尤里卡计划、科技框架计划、“空中客车”计划、伽利略计划等;韩国实施了先导技术研发计划、替代能源计划等。
实践表明,重大科技项目对于各国提升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都产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限的科技资源和多样化的科技需求,决定了我国科技发展不可能在所有领域进入世界前沿,必须突出重点,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专项,集中力量,以技术集成创新形成战略产品和新兴产业为重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出奇制胜。
《规划纲要》确定的16项重大专项,针对我国在能源、水资源、空间、海洋、生物、信息等领域所面临的形势和紧迫需求,具有高度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并具备如下特点:一是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培育能形成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性产业;二是突出对产业竞争力整体提升具有全局性影响、带动性强的关键共性技术;三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四是体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对保障国家安全和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五是切合我国国情,国力能够承受。
显然,这些重大专项是为了实现国家目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需要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重大专项的实施,必将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解决国民经济发展瓶颈问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 本报记者 陈建辉
建议设立航空产业发展委员会 发展大型飞机产业
建议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的“航空产业发展委员会”,以法律的形式制定航空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大型飞机产业链涉及国家大部分工业行业,它的发展将会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大型飞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范围几乎覆盖整个航空科学技术领域,是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强大动力。
而且,大型运输机和大型特种飞机是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武器,没有大型飞机,不可能取得现代战争的胜利。正因为大型飞机及其产业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度,所以,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一些正在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都争相发展大型军、民用运输机。大型飞机产业成为凸显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
中国航空工业系统已具独立研发大型飞机技术条件
中国航空工业已有50年历史,经历了从产品测绘仿制、自行设计制造到国际合作、技术引进的发展过程。其中,航空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制造技术和工业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目前已研制成功的大、中型飞机有H-6(轰六)系列、Y-8(运八)系列、Y-10(运十)样机、与国外合作生产的MD82和MD90等。但目前仍没有自己的大型飞机,更没有形成产业。
中国大中型飞机的主要设计单位有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和陕飞公司飞机设计研究院。大型飞机制造单位主要包括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也具备一定的大型飞机制造能力。
两大飞机设计机构拥有近3000名专业设计人员,其中研究员130余人,担负着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自行研制、改进改型、测绘仿制等多种任务,完成了数十种军机和民机型号的设计研制。通过专题科研、技术攻关、新技术开发,已形成一批可以应用于型号设计的软件、方法、手段,掌握了关键的设计和试验技术。
三大飞机工业公司现有大型机械加工设备、设施2100余台(套),基本满足大型飞机零部件的机加、钣金、装配和热表处理等制造任务。经多年转包生产,他们的数控加工能力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复合材料加工技术也达到较好水平。所以,目前我国航空工业系统已具备独立研发大型飞机的技术条件。
中国大型飞机产业存在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中国大型飞机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该产业一直缺乏长期、明确、坚定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其次,投资主体单一化妨碍了正当竞争和技术与产业进步。长期以来,航空工业产业缺乏责任主体,找不到项目的最终责任人和最终受益人。究其原因,主要是航空工业由政府垄断,单一的政府渠道投资,激励不了企业的进取精神,从而阻碍了技术与产业的进步。
第三个问题还在于国家层面上的行业主管部门功能缺失。航空工业究竟由国家哪一个部门制订宏观政策,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还是国防科工委、解放军总装备部?抑或是已经被解体并企业化了的中航一集团、中航二集团?这些部门无法脱离自身的利益羁绊,都不太可能对航空工业的宏观管理有所作为。
另外,中国大型飞机产业还存在航空科研和工业结构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一个国家战略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应属于国家的基础研究领域,但目前仅有的航空基础研究部门均已企业化,并且分配到各集团公司,基础科研活动不活跃,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由于存在集团或企业之间的利益隔阂,又阻碍了基础科研成果的共享。而航空工业制造单位在军工企业改制中被简单地一分为二,相互的竞争结果是——在有限的国家投资面前谁都做不大。站在国家层面上,的确看不出我国目前大型飞机产业的核心力量何在。
此外,基础能力相对薄弱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中国要自行研制大型飞机,目前仍缺乏许多必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前提技术”和“基础技术”。
从军机入手
事实上,从技术方面考虑,中国的大型飞机不能从民机入手。理由有几点。首先,民机技术要求高,适航“门槛”很难迈过。调研、论证、研发时间太长,要想形成产业,变数很大。其次,按照民机规范研制出来的大型飞机无法满足军机战术技术指标要求,期望在民机基础上加以改进成为军用运输机,技术上很困难。最后,研发军机可以带出民机,军机经过局部更改衍生出民用客机。这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先例,波音公司走的就是这条路子。
从经济方面考虑,发展任何一个产业都必须有市场的拉动,军机有明确的市场牵引。大型飞机产业在起步阶段必然是十分艰难的,也是十分脆弱的,回顾中国开发大型飞机的历史,每一次失败都是因为搞出了产品没有市场。
要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必须找到必要的市场空间,这个空间要能够提供必要的时间,让该产业能够从幼稚走向成熟。如果从军机入手,在未来20年内向中国军队交付一批大型飞机,中国大型飞机产业地位就必然得到巩固,就有能力向民用飞机市场进军。
发展中国大型飞机产业的政策建议
在笔者看来,发展制订长期稳定的航空工业发展战略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发展中国大型飞机产业。因此,笔者建议在全国人大设立专门的“航空产业发展委员会”,以法律的形式来制定航空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和规划,以及相关的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措施,使国家成为航空产业的宏观管理者和指导者,真正做到国家该管的管得住,该放的完全放开,使企业成为法律框架下大型飞机产业发展的主角。
为了发展大型飞机产业,国家还应该对国产飞机的研制和使用给予政策扶持,确保国产飞机的市场份额。比如,要求凡政府出资的采购项目应优先采购性能相当的国产飞机产品;对研制和采购使用国产飞机的企业和实体在税收、融投资和信贷等方面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多方面鼓励支持民营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政策促进航空工业企业对外的资金、技术、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等。
同时,建议改革现有投资体制,鼓励多元多渠道投资航空工业。允许民营资本和国际资本进入航空领域,以利于开展积极高效的市场竞争,提高产业的投资效率。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打破低效率的行业垄断和行政干预,利用市场经济法则,通过市场竞争进行航空工业尤其是大型飞机产业的优化和重组。
最后,还必须调整国家航空科研体系和航空工业体系。建立国家归口管理的航空研究机构,从事应用基础性研究,为整个航空工业的所有企业服务。企业则集中力量利用已有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快速进行型号的研发和型号项目的市场运作。现有的航空工业两大集团应当合并后重组,根据专业性质和依靠企业行为组建五大公司,即大型飞机工业公司、小型飞机工业公司、直升机工业公司、发动机公司和机载设备公司。(胡晓峰 作者系陕西飞机工业集团公司董事长 瞭望东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