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审计署6管齐下堵社保基金漏洞 部分省市社保基金审计已开始 -周五沪指午盘收于4162.97点 "全民炒股"言过其实 基民热情不减 -奥运空气质量将实现五省联保 水利部急调长江清水注入太湖 -教育部将严惩高校"体制外"招生 民办高校招生收费成监察重点 -外资正式进入中国铁路运输领域 中国钢铁并未冲击国际市场 -国税总局:可能重创股市 短期不征资本利得税 不会取消利息税  -"鑫诺三号"卫星上天 "长征"火箭完成百次发射 可发射飞船和卫星 -全国治理商业贿赂未达预期 专项工作延期 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 -中国即将公布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财政部调整商品进口关税 美将对我铜版纸征最高99.65%反倾销税
"十一五"中国民航将建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2005年中国航空运输总周转国际排名进前三

高宏峰:中国民航的安全状况好于世界平均水平

“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通用航空作业飞行33.6万小时

我国民航业五年累计完成运输飞行1043万小时

“十一五”期间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目标确定

2006年2月14日10时,国新办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在会上详细介绍中国民航“十五”成就和“十一五”展望。中国网做了现场直播

一、“十五”期间民航改革和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时期,中国民航明确提出并认真落实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大力推进改革开放,运输能力、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好地适应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航空运输大幅增长。根据初步统计结果,2005年全行业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达到259.2亿吨公里、1.38亿人和303.5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111.6%、105.3%和89.2%,五年平均增长16.2%、15.5%和13.6%,比“九五”时期(1996—2000)增长率高出4.8、9.9和低0.6个百分点。预计2005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的排名比2000年至少提前6个位次,排名第3位或第2位。

(二)通用航空快速增长。据初步统计,“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通用航空作业飞行33.6万小时,比“九五”期间增长59%,五年平均增长率为11%左右。通用航空服务于工业、农业、林业、石油等行业,作业项目达十大类100多个。

(三)航空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全行业五年累计完成运输飞行1043万小时,比“九五”期间增加了70%;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为0.29,比“九五”期间下降了55%,好于世界平均水平。通用航空飞行重大事故率为每万小时0.064,比“九五”期间下降64%。同时,飞行事故征候万时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

(四)服务质量逐步改善。航空运输硬件环境有较大改善。航班正常率提高,平均水平达到80%。航空公司、机场等服务主体更加重视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航空服务的满意度提高。

(五)机队规模迅速扩大。截止2005年底,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863架,比2000年净增336架。飞机维修设施设备和技术建设得到加强。

(六)基础设施建设成果丰硕。全行业五年固定资产总投资947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30亿元。共新增机场21个,改扩建了一大批机场。到2005年底,全国共有民用运输颁证机场142个。空管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8亿元。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区域管制中心相继建成投产,使中国民航空管系统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供油系统储油能力已达到166万立方米,比2000年末增加38万立方米。

(七)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十五”期间,中国民航完成了新一轮的体制改革。原中国民航总局直属的航空公司和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6个集团公司,其资产和人员交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管理。除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西藏区内机场以外,中国民航总局直属的其他机场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与此同时,原来“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省(区、市)局”三级行业管理体制改革为 “民航总局—地区管理局”两级管理体制。设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东北和新疆7个民航地区管理局。撤消了民航各省(区、市)局,组建了26个民航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代表民航地区管理局,负责所辖地域内的安全监管和市场监管。改革空中交通管理体制,形成了总局空管局—地区空管局—空管中心(站)三级管理与运营的体制框架。为加强航空保安工作,组建了空中警察队伍。在改革管理体制的同时,对行业管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投资经营航空公司,目前已有奥凯、春秋、鹰联3家民营运输航空公司投入运营。放松了航线准入、航班安排和设置运营基地的管制。放松了价格管制,航空公司以政府确定的基准价为基础,在上浮25%、下浮45%的幅度内自主确定价格;并规定了对旅游航线、多种运输方式竞争激烈的短途航线和独家经营航线,完全实行市场价格。在企业改革层面,一些航空公司和机场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并成功上市,内部经营机制转换也取得明显成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国民航初步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八)对外开放迈出很大步伐。积极发展与他国的航空运输关系,五年中与42个国家签署了新的双边航空运输协定或航权安排,2005年末中国与他国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达98个。探索发展区域航空运输合作关系。扩大航权开放,已在海口、南京、厦门等城市试点开放客运或货运第五业务权。颁布了新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政策规定,外商投资的比例及其他限制条件大为放宽。五年共利用外资约23.5亿美元。中外民航管理、科技、人员培训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加强。2004年,中国成为国际民航组织第一类理事国。

(九)法制建设和科技教育人才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五年共制定或修改法规、规章近70部。目前基本建立了民用航空法规体系,安全管理立法正逐步与国际接轨。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营的理念在全行业进一步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中国民航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组织实施离港系统、全球分销系统、民航数据通信网等信息化八大工程,取得良好进展。正在规划和实施10个科研基地(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科研多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中国民航所属院校办学能力持续增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初步建立了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的有效机制。

中国民航在“十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面向未来,中国民航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民航强国的要求,民航总局提出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宏伟构想

“十一五”时期以至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民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民航已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奋斗目标。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建设民航强国的要求,民航总局近期进一步提出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宏伟构想。

建设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将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先进的理念、模式和技术,改造、优化和提升现有民用航空服务体系。这个系统将充分利用目前已经出现的现代通讯、精确定位、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辅助决策等先进科学技术,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这个系统将使中外旅客享受到更为便捷、安全、舒适的航空旅行,将使流量、天气等因素对飞行运行的影响大大减少,旅客出发进入候机楼与到达目的地出候机楼以及转机的时间都能进一步缩短。这个系统将使中国民航的航空运输不仅在数量上有较大的提升,而且在质量上也有较大的飞跃。

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目标是:

——带有前瞻性地综合改进和发展机场设施;

——建立新型的高效、透明、多层次、非干扰式的机场安全检查系统;

——充分应用新科技,改变空中管理的理念,建立一个适应能力强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建立行业综合性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法制、科学、综合、积极主动式的安全管理系统;

——全面、系统地提高天气观测和预报水平,大大减少天气对飞行的影响;

——建立适应国际新技术、新标准、新程序的适航审定系统;

——全面建设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

中国民航将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启动建设新一代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工程。首先从空管和气象两个方面入手,力争“十一五”末在空管和气象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并开始实施其余项目。

三、中国民航“十一五”发展展望

“十一五”是建设民航强国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尤为关键。展望未来五年,机遇和挑战并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保持国际环境的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航空制造业技术进步,空管技术飞速发展;世界航空运输自由化、区域化、联盟化、低成本化趋势继续加强。我国经济仍将处于新的较快增长期,旅游业和货物贸易将快速增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将举办;海峡两岸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将不断增加。国内外环境总体上对民航发展有利。同时,世界民航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也对我国民航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航油价格仍可能居高不下;随着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人员素质跟不上、基础设施跟不上、管理水平跟不上和可用空域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飞行人员短缺和可用空域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民航发展的两大瓶颈。中国民航将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解决和突破影响发展的矛盾和瓶颈,开创发展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中国民航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航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取得建立新一代民用航空系统、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要在安全保障有力、结构趋于优化和服务较大改进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以上;通用航空年均增长10%以上,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为实现以上目标,中国民航将采取如下政策措施:

(一)毫不动摇地把保障航空安全放在首位。引入以人为本、综合治理的系统安全管理理念,增强安全管理的主动性、系统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完善航空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创新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健全应急救援体系,优化安全管理信息体系。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安全工作,使我国航空安全总体上达到目前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大力促进协调发展。加快西部、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更多的国内和国际航线。加强东部地区航空枢纽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加快国际航线运输、航空货运、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发展。加快中枢系统建设,实行中枢—辐射式航线运营。大力推广应用电子运输凭证。

(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东部提升、中部加强、西部加密的方针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完备、协调发展的机场体系,扩充大型机场,完善中型机场,增加小型机场。全面采用通信、导航、监视、管制和气象等新技术,加强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建设。统筹规划供油设施建设布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供油工程。

(四)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体制和机制。建立行业信用制度,完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改革国内和国际航线航班管理,改革航班时刻管理办法,改革价格管理政策,推进公平有序竞争,健全民用航空现代市场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五)深入实施科教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整合科技资源,着力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学习型行业,发展民航院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建立适应民航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使用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来源: 中国网

相关文章:
中国民航确定二00六年经济指标 增加飞机142架
民航业明年将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政策
民航总局采取系列积极措施加速发展支线航空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六一"儿童节关注2000万留守儿童:发展之路遭遇体制障碍
世界无烟日:中国超5亿人健康受被动吸烟危害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