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中国目前无需调整利率
市场流动性充足造成市场利率低于存款利率,形成倒挂之势,减息之说不绝于耳。
但央行行长周小川12日在上海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期间表示,中国目前无需调整利率,利率水平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应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及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他同时指出,经济中投资过热局面依旧存在,央行正努力遏制过度投资。
针对周小川的上述表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向《上海证券报》分析道,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没有降息的要求,投资过热依然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着力点,加上已经隐现的产能过剩问题,目前减息会刺激投资反弹,央行货币政策"不能为过度投资买单"。
据介绍,2005年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23.7%,比2004年的19.9%还要高3.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投资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根据经济普查数据计算,2002-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6.1%、40.9%、44.1%和48.6%,呈逐年上升态势,其中2005年比2004年又上升4.5个百分点。
如果投资出现反弹,投资过度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将使今后几年的投资增长陷入低迷,重蹈上个经济周期的覆辙,引起经济较大波动。左晓蕾还表示,货币当局的信号稳定了市场预期,对股市不会有太大影响,而债市近期则会更多受到其它政策的影响。
"对冲外汇占款是引致市场流动性过于充足的原因之一,从短期看,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减弱,央行短期无需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来解决市场利率过低的问题。"社科院金融所殷剑峰也表示。(禹刚 唐昆)
周小川:将推更多货币掉期业务
专家认为,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央票发行规模或"略有收缩"
北京消息 货币掉期业务将为央行日益沉重的公开市场操作减压,并成为优化外汇储备最实际手段,央行行长周小川昨日透露,将推出更多货币掉期业务。专家则建议,央行应将货币掉期业务常规化,同时不妨采用"逆向掉期"操作。
周小川昨日在上海出席国际清算银行会议期间表示,作为推进金融改革的措施之一,中国可能推出更多的外汇掉期。他表示,央行正在考虑进一步与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掉期,但未提及此前已进行过的外汇掉期的细节。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央行不妨扩大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掉期交易,"使得这些交易常规化"。
他认为,现在商业银行手中人民币资产流动性过剩,存贷比只有68%,显示至少1.6万亿元人民币资金未充分运用;同时商业银行外汇资金又相当短缺,到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外汇存款大概是1575亿美元,而外汇贷款接近1500亿美元,居民外汇储蓄不断滑坡,企业外汇存款上升也变得缓慢。
"但是央行的情况和商业银行截然相反,"钟伟表示,就人民币资金来讲,由于过去三年储备大增,导致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难以控制,只能不断发行央票对冲;另一方面,央行外汇资金流动性过于充沛,央行拨出数百亿美元与商业银行之间进行掉期,可使商业银行把人民币资金交给央行,央行把外汇资金交给商业银行。
对央行而言,货币掉期这样的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使基础货币投放和回笼更便捷;对商业银行来说,外汇资金不足和人民币资金过剩的问题可得到解决,"这是我目前认为的优化储备管理的最实际手段,"钟伟指出。
货币掉期是指为降低借款成本或规避远期汇率风险,而将一种货币的债务转换为另一种货币的债务的交易,这种交易实际是一笔即期外汇买卖与一笔反向的远期外汇买卖的组合交易。本报于去年11月26日曾独家报道央行与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首次货币掉期操作。
此外,钟伟还表示,在央行外汇储备增长缓慢,或者商业银行外汇资金过剩时,"央行也可以做和当前操作反向的掉期。"他还预测,由于央行开始注重远期市场,因此目前即期市场上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央票发行规模"会略有收缩",而且今后央行掉期交易是汇率信号显示器,央票利率则是市场短期利率显示器。
去年末今年初,央行票据发行屡创天量,同时兑付到期央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专家对单纯通过这一手段对冲外汇占款的可持续性表示担忧。
中金公司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也建议,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到期现金流目前已超过2万亿元,因此未防止对冲到期资金压力的进一步加大,央行应通过央票发行、回购和货币掉期等多种形式加大操作量,促使回笼期限长期化。(禹刚)
行长“定调”将稳定市场预期
专家建议,甄别影响利率走势的具体因素
针对央行行长周小川关于近期无需对利率进行调整的讲话,专家表示,影响利率走势的因素应该具体分析,而货币当局的政策必须保持谨慎,周小川的表态稳定了近期市场的预期。
中国利率体系中,近期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主要的市场利率品种已经低于相同期限的存款利率。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随着债券价格的大幅度上扬,国债收益曲线持续下移。到去年10月份,5年及以下期限的收益率已经远低于相同期限的存款利率。
在中期、尤其是短期国债品种收益率大幅度下降的同时,10年以上的长期国债收益率变化幅度甚小,以至于收益曲线比去年 C P I"高涨"时期还更加陡峭。
市场利率过低乃至与存款利率倒挂已经引起了业界的注意,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殷剑峰告诉《上海证券报》,解决利率"倒挂"无非两种解决手段:"降息",即降低存款利率;第二,"升息",即抬高债券收益曲线。
但是"降息"似乎并不可取,此前包括工行行长杨凯生等在内的高层均明确表态,无意取消活期存款利率。而考虑到银行间市场利率过低可能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央行可能倾向于压低债券价格,抬高市场利率。
上周六,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也表示,实际利率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震荡起伏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不会轻易调整利率,更不会采取取消活期存款利率等措施。
殷剑峰认为,"外汇占款过高,这是近期市场流动性充足乃至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倒挂的原因之一。"
此外,2006年经济增长预计放缓,有关人士担忧我国开始进入经济衰退周期,并认为今年将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因此有必要采取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投资和消费。
殷剑峰表示,刺激消费短期内难以实现,总需求减少和生产能力的过剩可能难以避免。由于银行业的资产配置无非信贷和债券两类,市场利率的持续走低也就可以预期了。
而乐观人士则认为,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汇率改革与银行体系改革,上述改革完成之后金融市场将自动回归而无需实施针对性的利率调整。
不过,市场一度传出要求降息的声音。持降息观点的人士列举如下理由:外汇占款居高不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内流动性过剩,大量资金流入压低货币市场利率;银行信贷收缩导致存贷差扩大,负债成本给银行带来较大压力;同时我国高储蓄格局也有待扭转。因此降低存款利率,甚至取消活期存款利率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