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95%的外贸货运量和2亿人次的客运量是依靠海运完成的,同时,海上开采业、海上养殖业和海上旅游业迅猛发展,海上航行船舶密度比2000年高出一倍,对海上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交通部按照"全天候运行,全方位覆盖,快速反应"的目标,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完善搜救应急体系,近年来在多起海上事故救助中发挥作用,保护了百姓海上平安。特别是2004年11月16日发生在大连港水域的客滚船"辽海"轮失火事故,由于应对措施得当,救助及时,全船300多名旅客和船员全部获救,无一人死亡失踪,充分体现了国家建立健全应急体系的重要性。
2004年11月16日13时35分,航行在大连港附近水域的客滚船"辽海"轮突然失火,船上实载旅客273人,有船员49人,车辆78台,存有重油75吨、轻油15吨。难船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汽车舱传出阵阵爆炸声,旅客被大火分隔在甲板两侧,危在旦夕。
险情就是命令,交通部立即启动了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15分钟后,"海巡021"船抵达现场,组织周围船舶开始救人。在附近海上待命的"北海救198"轮、"德洋"轮、"北海救159"轮相继抵达现场。接着,救助直升机从大连机场起飞,执行空中搜寻指挥。经过1个多小时的救助,到15时10分,难船上人员被陆续接下,送到码头妥善安置。
为避免难船沉没,阻碍航道,污染水域,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果断下令,"停止向难船喷水,采取措施尽快将难船拖往安全水域"。19时,大马力拖带船将难船拖到了指定位置。经过昼夜灭火,救助圆满成功。
这起救助能够取得成功,是我国近年来加强海上搜救应急体系建设的结果。
━━立即启动海上搜救应急处置机制。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我国各级相关机构分别编写制定了各自的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海上搜救领导机构,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我国成立了由交通部牵头、各有关部委和军队有关单位参加的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正式运行。
"辽海"轮救助是对搜救应急机制快速启动的一次实战检验。交通部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启动了搜救应急预案,指令辽宁省搜救中心快速救助。辽宁省搜救中心马上下达了一系列命令:调动"海巡021"等30多艘附近船舶,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救助;对进出大连港的船舶实施紧急交通管制;指定"海巡021"轮为现场指挥船,大连海事局局长为现场指挥。这一套快速反应使遇险人员得到及时救助,火灾得到有效控制。从险情发生到启动应急预案,仅用了3分钟时间;从发出搜救指令到救援船舶到达现场,仅用了15分钟时间;从开始救人到把难船上的300多人全部救下,仅用了80多分钟。
━━拥有相应的搜救应急组织体系。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并正在建设国家、省、市三级海上搜救指挥体系;改变了救捞合一的体制,加强了以交通部救捞局为主体的国家专业救助队伍建设。目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以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为组织协调机构,以交通部救捞局为主要实施力量、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搜救体系。
由于健全了组织体系、明确了各单位参与海上搜救的职责,"辽海"轮险情发生后,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的指挥下,辽宁海上搜救中心及时协调各方力量,海事、救捞、港航、军队、渔业、公安、消防、边防、医疗等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协力完成了此次搜救工作。国家专业救助队伍在关键时刻发挥出关键作用。"辽海"轮救助最难的一环是往难船上带缆绳,将难船移动到安全水域。"北海救198"轮上的两名救助船员用海水将全身浇透,从难船船头两米高的锚杆爬上左舷,在剧烈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中,冒着生命危险,将缆绳带好。
━━有严密监控的安全管理制度。交通部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预防为主"的监管措施,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在沿海建设了海上安全与遇险系统、中国船舶报告系统、岸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为海上搜救及时掌握现场动态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系统不仅在海上交通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为海上搜救及时掌握现场动态提供技术支持。在"辽海"轮事故水域,因为采用了上述高科技手段,实施全面覆盖,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辽宁省海上搜救中心同时看到现场情况,为搜救的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依据。
━━初步具备现代化海上搜救能力。国家逐步加大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用以建造新型救助船和购买海上专用救助直升机。2004年以来的两年里,国家投资高达21亿元,是2000年至2003年的5倍。我国专门采购、租赁了8架直升飞机,在东海、北海、南海重点水域相继组建起4支专业的海上救助飞行队。救助船舶、飞机在通航密集区、海上交通要道值班待命,一遇险情,马上出动,实现了海空立体救助质的飞跃。在"辽海'轮的救助中,"B7309"直升机发挥了空中搜救指挥的作用。
海上搜救应急体系被社会称为百姓生命"守护神"。据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统计,去年我国海上共发生遇险事故1568次,搜救中心协调派出5027艘次船舶进行救助,救助成功率达95. 3%,共救起16836人。(记者林红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