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03月30日10: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十二五 增值税 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 经济发展 公共财政 收入预算 支出预算 教育 科技 文化体育 社会保障 就业 医疗卫生

  (六)落实市人大及常委会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2011年,本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年初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市十三届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财政工作。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结合实施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整合和扩大市级财政“转方式、调结构”专项资金,及时调整财政政策的重点、力度和方式,大力支持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促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支持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在本市现代服务业领域率先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的研究准备工作;选择本市部分先进制造业企业试点实施鼓励制造业分离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推进实施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二是支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制定和实施《关于改革和完善市级财政科技投入机制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实施意见》,深化推进财政科技投入与评估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重点加强对“张江”、“紫竹”、“杨浦”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园区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三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安排财政专项资金,采取支持商业性融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以及建立“投贷”、“投保”联动机制等措施,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四是支持节能减排。重点支持推广节能产品、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危险化学品企业等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推进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

  2.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优先导向,将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的重点向民生领域倾斜。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增加财政教育投入,按照财政部统一口径计算的全市财政教育支出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10年的12.4%提高到2011年的13.8%,确保了本市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支持郊区三级医院加快建设、市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深化改革;组织实施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财务会计制度;增加医疗救助投入。三是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对本市万人就业项目的财政补贴,支持开展以全面提高本市企业职工整体素质为主要内容的职工职业培训;提高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促进本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增加对城镇无保障老人养老保障的财政补助,并将其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四是支持“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支持本市公共租赁住房加快建设的财税政策,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范围,推进中心城区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落实新一轮大型居住社区外围市政配套项目建设财政政策,稳步推进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五是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积极支持市属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全面推进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服务项目免费开放,支持一批重大功能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六是努力确保主副食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制定和实施市级主副食品价格稳定基金管理办法,落实稳定蔬菜生产的财政扶持政策,支持郊区“菜园子”建设;积极落实支持标准化菜市场、社区周末平价菜场试点和大型社区配套菜市场建设的财政扶持政策。七是切实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加大公交车辆补贴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多渠道筹措轨道交通建设资金,确保本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八是支持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增加财政投入,完善消防安全体系;建立完善与本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促进增强政府监管效能。

  3.全面推进实施市与区县新一轮财税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完善市与区县的税收征管体制和财政分配关系。自2011年1月1日起,本市全面实施市与区县新一轮财税管理体制改革。一年来,市与区县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有机衔接,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产生了良好的体制效应。一是促进区县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在这次改革中,将与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税种收入适当提高了区县财政的分享比例,将与土地、房产直接相关的税种收入适当降低了区县财政的分享比例,进一步从财政体制上引导区县根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促进市与区县的联动发展。在这次改革中,将部分与区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市级集中税收征管企业,实施税收属地征管和税收委托征管,并同步建立部分财力分享机制,进一步调动了区县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企业产业链、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提升区县产业能级的积极性。三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同步配套实施了2011年市对区县财政转移支付等财力补助方案,综合运用转移支付、结算补助和支出补助等多种财政补助方式,进一步加强市对郊区、人口导入区和财力困难区县的倾斜支持。同时,制定和实施《上海市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以水利为重点的郊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有力有效地提高了区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保障水平。

  4.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推进财政制度和管理机制创新。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结合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切实改进和加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市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试编工作;制定和实施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二是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不含教育收费)全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选择部分市级财政专项资金预算项目,试点实施财政专项资金评审制度;部门预算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有机结合;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试点在本市部分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中稳步推进。三是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将国库单一账户改革分批推广至所有市级预算单位,并同步推广实施公务卡支付目录制度;选择浦东新区、松江区、宝山区等区率先开展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改革试点,并全面启动区县公务卡制度改革。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范围实现全覆盖。结合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稳步推进国库现金管理试点。四是深化政府采购管理制度改革。将各区县的所有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全市规范统一的政府采购信息管理平台,实施协议产品电子集市采购,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扩大。五是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定和实施《上海市市级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区县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综合性的长效措施,加强本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政府性债务的规范化管理。六是试行部门决算批复制度。对本市2011年先行试点实施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和部门决算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市级三级医院、大中专院校,以及已经市审计局审计的市科委等5个部门,率先试行部门决算批复制度。

  5.加强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工作,提高财政运行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年来,本市各级财政部门在切实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的同时,完善财政监督、绩效评价和信息公开机制。一是加强财政监督。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乡镇财政性资金管理专项治理;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重点对66项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实施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依法对269户企事业单位、20户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会计信息和执业质量专项检查。二是加强绩效评价。制定和实施《上海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其配套实施细则,重点选择一批资金总量大、社会关注度高、行业代表性强和涉及重要民生、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积极推进绩效评价改革试点;结合编制2012年预算,选择部分市级预算主管部门在编制2012年度预算时首次填报绩效目标,积极推动绩效评价工作由事后评价向事先目标设定审核拓展。三是加强信息公开。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市本级财政支出预算细化至 “款”级的科目从2010年的30个增加到2011年的100个,并将2010年的市本级财政支出决算全部细化至“款”级科目,其中教育、科技和农林水事务等重点支出科目细化到“项”级;在将全部市级部门预算(国家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除外)报送市人大审议的基础上,向社会公开了64家市级部门预算和61家市级部门 “三公”经费预算;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的信息公开范围从2010年的19项拓展到2011年的53项;在继续公开政府非税收入和社会公共资金的同时,公开了2010年度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的使用情况。四是构建长效监管机制。将查出问题整改与深化财政预算改革、建立财政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构建惩防体系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确保了本市财政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各位代表,2011年,在中央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市政协的关心帮助下,在各区县、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协同支持下,本市各项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运行规范有序,预算完成情况总体较好。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政策性和一次性因素影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呈现较为明显的“前高后低、逐季下降”趋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二是对民生领域和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财政保障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三是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变的财税政策还不够健全,财政专项资金和财政政策的示范、引导、放大效应有待进一步拓展;四是政府预算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逐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