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1年06月14日10:05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2010年 科学发展观 酸雨分布 核与辐射 十一五 地表水污染 减排 环境执法 重金属污染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淡水环境

状况

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和西南诸河水质良好,西北诸河水质为优,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河流

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

2010年七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

长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105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6%、6.6%、1.0%和3.8%。

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长江支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十大支流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沅江和汉江水质为优;大渡河、沱江、湘江和赣江水质良好。但岷江眉山段、湘江衡阳段和赣江南昌段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均为氨氮。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20个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5.0%和5.0%,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长江水系水质状况

  黄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44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2%、4.5%、6.8%和20.5%。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黄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伊河、洛河和沁河水质为优,伊洛河为轻度污染,湟水河、大黑河、北洛河为中度污染,其余支流为重度污染。渭河西安段和渭南段,湟水河西宁下游段,汾河太原段、临汾段和运城段,涑水河运城段污染严重。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11个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3.6%、9.1%和27.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渭河渭南潼关吊桥断面(陕-豫、晋)、汾河运城河津大桥断面(晋-陕、晋)和涑水河运城张留庄断面(晋-陕、晋)污染严重。

  

2010年黄河水系水质状况

  珠江水系  水质总体良好。33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4.9%、12.1%和3.0%。

  珠江干流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珠江广州段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溶解氧。

  珠江支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深圳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海南岛内河流中万泉河水质为优;海甸溪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

  省界河段水质为优。7个断面中,2个为Ⅰ类,3个为Ⅱ类,2个为Ⅲ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珠江水系水质状况

  松花江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4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7.6%、35.7%、4.8%和11.9%。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松花江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松花江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5个省界断面中,Ⅱ类水质断面2个、Ⅲ类水质断面2个、Ⅳ类水质断面1个。

  2010年松花江水系水质状况

  淮河水系  总体为轻度污染。86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1.9%、32.5%、9.3%和16.3%。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淮河干流水质总体为优。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淮河支流总体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一级支流中,史灌河水质为优,浉河和潢河水质良好,洪河、洪河分洪道、西淝河、沱河和浍河为轻度污染,颍河为中度污染,涡河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中度污染。33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24.2%、39.4%、15.2%和21.2%。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10年淮河水系水质状况

  海河水系  总体为重度污染。6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1%、11.3%、11.3%和40.3%。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海河干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海河大闸和三岔口断面的水质分别为劣Ⅴ类和Ⅳ类,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海河水系其它主要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主要河流中,永定河水质为优;滦河和南运河水质良好;大沙河、漳卫新河、子牙河、徒骇河、北运河和马颊河等为重度污染。

  省界河段为重度污染。19个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2.1%、5.3%、21.0%和31.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海河水系水质状况

  辽河水系  总体为中度污染。3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0.5%、16.3%、18.9%和24.3%。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

  辽河干流总体为轻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老哈河水质为优,东辽河水质良好,西辽河和辽河为中度污染。与上年相比,老哈河水质无明显变化,西辽河水质有所下降,东辽河和辽河水质有所好转。

  辽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西拉沐沦河为轻度污染,条子河和招苏台河为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大辽河及其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浑河沈阳段、太子河鞍山段和大辽河营口段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石油类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大凌河水质总体良好。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3个省界断面中,Ⅱ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各1个。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10年辽河水系水质状况

  浙闽区河流  水质总体良好。31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和Ⅳ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0.6%和19.4%,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10年浙闽区河流水质状况

  西南诸河  水质总体良好。17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8.2%和11.8%。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西南诸河水质状况

  西北诸河  水质总体为优。2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2.8%、3.6%和3.6%。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2010年西北诸河水质状况

  湖泊(水库)

  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Ⅱ类水质的1个,占3.8%;Ⅲ类的5个,占19.2%;Ⅳ类的4个,占15.4%;Ⅴ类的6个,占23.1%;劣Ⅴ类的10个,占38.5%。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和总磷。大型水库水质好于大型淡水湖泊和城市内湖。

  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11个,占42.3%;其他均为中营养,占46.2%。

  2010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

湖库类型

个数

主要污染指标

三湖*

3

0

0

0

0

1

2

总氮、总磷

大型淡水湖

9

0

0

3

0

3

3

城市内湖

5

0

0

0

2

1

2

大型水库

9

0

1

2

2

1

3

总计

26

0

1

5

4

6

10

比例(%)

0

3.8

19.2

15.4

23.1

38.5

    *:三湖是指太湖、滇池和巢湖

  

2010年重点湖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太湖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湖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太湖环湖河流总体为轻度污染。8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43.0%、33.0%、12.0%和12.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2010年太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滇池  水质总体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草海和外海均处于重度富营养状态。

  滇池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Ⅲ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37.5%、12.5%和5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水质明显好转。

2010年滇池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湖  水质总体为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和石油类。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全湖平均为轻度富营养状态。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巢湖环湖河流总体为重度污染。1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Ⅱ类、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8.3%、25.0%、16.7%和50.0%。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2010年巢湖环湖河流水质类别比例

  其它大型淡水湖泊  监测的9个重点国控大型淡水湖泊中,镜泊湖、洱海和博斯腾湖为Ⅲ类水质,洪泽湖、鄱阳湖和南四湖为Ⅴ类水质,达赉湖、白洋淀和洞庭湖为劣Ⅴ类水质。大型淡水湖泊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与上年相比,洪泽湖水质好转,鄱阳湖、南四湖和洞庭湖水质变差,其它大型淡水湖泊水质无明显变化。

  镜泊湖、洱海和博斯腾湖为中营养状态,洪泽湖、鄱阳湖、南四湖和洞庭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达赉湖和白洋淀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2010年重点大型淡水湖泊水质状况

名称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达赉湖

65.2

中度富营养

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

白洋淀

60.3

中度富营养

氨氮、总磷、总氮

洪泽湖

58.2

轻度富营养

总磷、总氮

鄱阳湖

51.5

轻度富营养

总磷、总氮

南四湖

50.7

轻度富营养

总磷

洞庭湖

50.4

轻度富营养

总氮、总磷

镜泊湖

43.3

中营养

-

洱海

40.6

中营养

-

博斯腾湖

38.1

中营养

-

  城市内湖  监测的5个城市内湖中,昆明湖(北京)和东湖(武汉)为Ⅳ类水质,玄武湖(南京)为Ⅴ类水质,西湖(杭州)和大明湖(济南)为劣Ⅴ类水质。各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与上年相比,5个城市内湖水质均无明显变化。

  昆明湖为中营养状态,东湖、玄武湖、大明湖和西湖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2010年城市内湖水质评价结果

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东湖

57.4

轻度富营养

总磷、总氮

玄武湖

56.2

轻度富营养

总氮、总磷

大明湖

51.7

轻度富营养

总氮

西湖

51.0

轻度富营养

总氮

昆明湖

46.4

中营养

总氮

  大型水库  监测的9座大型水库中,密云水库(北京)为Ⅱ类水质,千岛湖(浙江)和董铺水库(安徽)为Ⅲ类水质,丹江口水库(湖北、河南)和于桥水库(天津)为Ⅳ类水质,松花湖(吉林)为Ⅴ类水质,门楼水库(山东)、大伙房水库(辽宁)和崂山水库(山东)为劣Ⅴ类水质。各水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与上年相比,于桥水库水质好转,松花湖和大伙房水库水质变差,其它大型水库水质无明显变化。

  崂山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水库均为中营养状态。

  2010年大型水库水质评价结果

名称

营养状态指数

营养状态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指标

崂山水库

52.1

轻度富营养

总氮

松花湖

49.8

中营养

总氮、总磷

于桥水库

46.1

中营养

总氮

董铺水库

45.6

中营养

大伙房水库

45.5

中营养

总氮

门楼水库

37.8

中营养

总氮

密云水库

35.5

中营养

丹江口水库

35.0

中营养

总氮

千岛湖

33.1

中营养

重点水利工程

  三峡库区  水质总体为优。库区6个国控断面中,2个断面水质为Ⅰ类,其余均为Ⅱ类。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  总体为轻度污染。10个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0.0%、30.0%和10.0%。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与上年相比,水质有所好转。

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

  2010年,对全国182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水质监测工作,水质监测点总数为4110个。分析结果表明,水质为优良级的监测点为418个,占全部监测点的10.2%;水质为良好级的监测点为1135个,占27.6%;水质为较好级的监测点为206个,占5.0%;水质为较差级的监测点为1662个,占40.4%;水质为极差级的监测点为689个,占16.8%。

  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水质为优良-良好-较好级的监测点总计为1759个,占全部监测点的42.8%, 2351个监测点的水质为较差-极差级,占全部监测点的57.2%。

  全国主要城市的地下水水质状况与上年比较以稳定为主。其中,水质变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仅有少数城市水质变好;水质变差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华东及中南、华南地区仅有少量城市水质变差。

全国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0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共监测39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5个,地下水源地150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20.3亿吨,达标水量为168.5亿吨,占76.5%;不达标水量为51.8亿吨,占23.5%。

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17.3亿吨,比上年增加4.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38.1万吨,比上年下降3.1%;氨氮排放量为120.3万吨,比上年下降1.9%。

  全国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年际变化

项目

年度

废水排放量(亿吨)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

氨氮排放量(万吨)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合计

工业

生活

2006

536.8

240.2

296.6

1428.2

541.5

886.7

141.3

42.5

98.8

2007

556.8

246.6

310.2

1381.8

511.1

870.8

132.3

34.1

98.3

2008

572.0

241.9

330.1

1320.7

457.6

863.1

127.0

29.7

97.3

2009

589.2

234.4

354.8

1277.5

439.7

837.8

122.6

27.3

95.3

2010

617.3

237.5

379.8

1238.1

434.8

803.3

120.3

27.3

93.0

 

措施与行动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指导思想,推进“十一五”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完成,部署“十二五”水污染防治工作,于6月、7月、9月分别在重庆、内蒙古、北京组织召开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部际联席会议、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促进各部门、各地方形成工作合力,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确保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

  【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0年度实施情况考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对2010年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黄河中上游、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太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流域内的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实施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情况进行了考核。总体来看,2010年,重点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推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实施,取得明显进展,规划项目完成率较2009年显著提高,水质进一步改善;“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完成情况要明显好于“九五”、“十五”规划的完成情况。山东省海河和淮河流域、吉林省松花江流域、贵州省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河南省海河流域和黄河中上游流域、辽宁省辽河流域的规划完成情况在全国领先。

  【水专项实施进展】  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十一五”期间,水专项围绕“三河三湖一江一库”等重点流域,设置6个主题、33个项目238个课题,启动了32个项目230个课题,中央财政投入32.1亿元。

  “十一五”期间,水专项重点围绕“控源减排”的阶段目标,突破了典型化工行业清洁生产、轻工行业废水达标排放、冶金重污染行业节水、纺织印染行业控源与减毒、制药行业高浓度有机物削减等关键技术214项,在70项大型工程中得到验证,在辽河、海河、松花江等重点流域开展示范。初步突破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与农村农田面源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在太湖、洱海等流域进行了示范,效果明显。在典型城市开展城市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污泥处理处置、工业园区清洁生产与污染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推广应用于500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规模近1500万吨/天,每年削减化学需氧量16万吨、氨氮5.4万吨和总磷1.4万吨。突破了受污染原水净化处理、管网安全输配等40多项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为自来水厂达标改造和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提供了支撑。针对水环境监测、污泥处理处置、水处理等设备国产化率低等问题,重点研发了50项国家急需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设备,培育环保产业产值约40亿元。在重点流域初步形成流域水污染治理与管理两大技术体系,研发并系统集成结构减排、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等关键技术,为重点流域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体污染趋势得到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重金属污染防治】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各项工作。编制《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重金属污染企业环境违法行为;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协调机制,落实各相关部门任务措施;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妥善处置重金属污染突发事件,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完善相关环境经济政策。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  自2008年开展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以来,不断扩大监测范围,2010年监测县(区、市)从1520个增加到1726个,监测水样数从106087份增加到116007份。监测内容不断充实,监测准确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明显提高。各级卫生部门主动加强与水利、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完善监测报告和通报制度。通过努力,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质卫生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上采取了有力措施,促进供水单位完善水源防护、改进水处理工艺和落实水质消毒工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