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11年06月08日12:03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管辖海域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组织实施 职责 监测 公共安全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赋予的职责,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服务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了全国海洋环境监视监测和评价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2010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现予以发布。

目 录

·1 概 述

·2 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3 部分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4 主要入海污染源状况

·5 海洋环境灾害

·6 “十一五”我国海洋环境基本状况

·1 概 述

我国是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面积为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6 900余个,管辖海域总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入海河流众多,流域范围广阔,有鸭绿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1 500余条河流入海。海洋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已记录的海洋生物22 629种,分布有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草床、海岛、海湾、入海河口和上升流等多种类型海洋生态系统。海洋资源环境为沿海经济社会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质量、海洋功能区、入海污染源及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工作,推进了全海域海-气二氧化碳交换通量专项监测工作。2010年,各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机构完成了全海域约9 800个监测站位的现场监测工作,共获得各类海洋环境监测数据250余万个。

2010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海洋赤潮和绿潮灾害有所减轻,但江河污染物入海量增加,溢油等突发事故灾害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严重。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海洋环境灾害频发和海岸带生境破坏是影响我国海洋环境状况的突出问题。

我国管辖海域的海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较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但尚有4.8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质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近岸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各项监测指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1%以上。

我国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90%监控区域的生态系统基本维持其自然属性,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正常发挥;局部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不健康状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结构变化较大,生态服务功能受损。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总体良好,主要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基本保持稳定。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娱乐用海功能得以正常发挥。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养殖活动要求。海洋倾倒区基本满足继续使用的要求。油气开发活动未对邻近海域海洋功能造成影响。

受入海径流量增大的影响,2010年河流携带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加。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例为46%,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均有所提高;但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未见明显改善,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较差。

全海域发现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 892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与2009年基本持平,但累计面积减少3 208平方公里,赤潮多发区主要集中在东海近岸海域。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重灾区主要分布在渤海滨海平原地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