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四)着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全面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支持把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化战略的延续和提升,坚持将推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和“三个确保”的要求,持续加大支农资金投入。2011年省级农林水支出科目安排125.31亿元,增加11.55亿元。继续探索和完善资金整合、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机制,形成多元化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格局。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安排水利基建资金25.56亿元,支持全面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支持加快小农水重点县水利建设。安排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级配套资金7亿元,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4.5亿元,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支持建设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安排省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2.16亿元,增加0.76亿元。支持重大疫情防治和防旱抗汛,安排省级重大动物防疫和防灾减灾专项资金6.08亿元,增加0.66亿元。认真落实好农村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安排省级扶贫专项资金4.66亿元。 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安排省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19.4亿元,增加5.4亿元,支持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80万亩。加快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重点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增加0.5亿元,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推广的财政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6.6亿元,增加0.6亿元,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涉农贷款发放,支持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规范有序发展。 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安排县乡河道疏浚专项资金3.6亿元。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江苏建设和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安排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8.67亿元,增加1.25亿元。 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安排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专项资金2亿元,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试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13.91亿元,增加1.7亿元。继续开展经济薄弱村公益性债务化解工作。
(五)着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三大区域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发展。以落实分税制财政体制为基础,以支持沿海开发为重点,以完善转移支付政策为方向,充分发挥区域发展激励政策作用,在更高层面上推进区域共同发展。 大力支持沿海开发。继续落实国家和省推进江苏沿海开发的一系列既定财税政策,全力支持建设大港口、发展大项目、滩涂大开发,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支持推进沿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沿海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筹备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和江苏沿海发展银行。 提高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及时兑现各类开发园区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以南北共建开发园区为载体,推进苏北地区的新型工业化。落实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收入全返政策,支持苏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沿海开发和沿江开发的联动效应,推进苏中地区经济国际化。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支持以产业错位发展为手段,在苏南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苏南对苏中苏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支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持推进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长三角地区高速铁路网、城际轨道交通和机场体系,构建沿江城市与沪宁杭“一小时都市圈”。抓紧规划实施苏北铁路建设。 做好对口援疆、援藏工作。安排省级新一轮援疆资金3.34亿元、援藏资金0.41亿元。
(六)着力支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生态省建设。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在支持生态省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支持发展生态经济、治理生态环境、开展生态建设,将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加大环保投入。强调政府在建设生态省、发展生态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逐年加大投入。安排省级环保引导资金5亿元,增加2亿元,支持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环境基础设施和监管能力项目建设。统筹各类环保专项资金,支持推进太湖、淮河和长江沿岸等重点流域的环保治理工程建设,2011年省级继续安排太湖水污染治理引导资金20亿元。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安排省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3.5亿元,增加2亿元。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扎实做好发展循环经济、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建筑节能等工作。安排省级节能减排专项引导资金4亿元,增加1亿元,其中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安排2亿元,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2亿元。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产品目录范围,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全面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政策,大力开展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为核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强化税收促进资源节约、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大力推进深化环保收费改革,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并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在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