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9年主要工作
一年来,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增收节支,保证预算顺利执行。受经济下行和政策性减收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幅与上年相比明显下降,其中,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收16.70亿元,取消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收6724万元。面对严峻的收入形势,各级财税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主体税种的征管,强化非税收入征管,挖掘收入潜力,做到应收尽收。财政收入随着全省经济回升向好呈恢复性增长,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的增幅分别为11.19%、14.13%、14.66%、19.73%。省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通过努力工作,确保了任务的完成。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省级单位公务购车较上年减少47%,会议费、公务接待费、出国经费按要求压缩。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刚性,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严格按预算批准的项目、科目和数额执行。财政支出的规模扩大、均衡性增强,全省一般预算支出1358.76亿元,创历史新高,增长28.94%。
(二)着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以赴保增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历史机遇,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加快重点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及时拨付中央扩大内需政府投资资金104.22亿元(不含中央直接安排我省的项目支出),努力落实扩大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把加快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内需保增长的第一抓手,全力支持省会贵阳通往全国7小时快铁交通圈和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建设,交通运输支出突破百亿,达120.60亿元,增长122.63%。全力支持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滋黔』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烟水配套、病险水库治理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省级财政水利投入22.67亿元,增长156.74%。中央代我省发行的64亿元政府债券资金重点用于农村危房改造、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6.35亿元,大力支持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省级财政安排1.4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省级财政安排经济强县贴息资金1.08亿元,安排4000万元扶持20个县财政收入上台阶。
(三)着力加大『三农』扶持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198.93亿元,增长63.45%。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改进涉农补贴的发放办法,将部分大额涉农补贴集中由省财政委托省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其代理网点直接发放到农户『一折通』账户,确保全年各项涉农补贴资金52.32亿元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继续增加扶贫开发投入,省级财政安排3.15亿元产业化扶贫资金,支持43个县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创新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在28个县开展以县为主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其中,利用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亿元,省级财政安排243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5.53亿元,引导社会投入6.07亿元,在18个县集中支持茶产业发展。围绕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目标,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25亿元,省级整合部门专项资金9000万元,支持遵义、惠水等15个县的小型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省级财政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1.60亿元,支持『百村试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支持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试点,省级财政安排2750万元,以资本金的形式支持11个茶产业项目县开展现代农业信用担保试点,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各类资金投入农村。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5.30亿元在瓮安、绥阳等32个县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受益面达2861个村;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39.95亿元的化解工作;启动其他乡村公益性债务清理化解试点工作。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支持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省对县的补助测算标准提高到1196元,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23.24亿元,保障人口从324万人增加到585.40万人。加大以农村危房改造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21亿元、转贷市县10亿元用于农村危房改造;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17.15亿元支持廉租房建设。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初中和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分别提高到500元和300元,『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检查,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工作顺利完成。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切实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必需资金;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医保,支持彻底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医保问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均提高到每人每年80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4152万元,支持在11个县市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就业和自谋职业,支持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实施『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从省级失业保险基金中向省属困难企业拨付补贴资金2.67亿元,惠及56万人次。进一步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投入保障机制,省级财政安排1.70亿元,支持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财税优惠政策,促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项目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政法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专项资金16.48亿元,支持公共安全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五)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省级财政安排科技和技改支出5.17亿元,增长22.10%,重点支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节能减排资金12.94亿元,增长51.17%,重点支持城镇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支持生态立省战略实施,中央和省级财政安排资金29.09亿元,增长12.36%,积极推进以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在清水江流域开展水质生态补偿改革试点,逐步推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功能,促进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的落实。加大对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省财政对下转移支付办法,不断提高转移支付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全年共安排省对下转移支付678.28亿元,增长23.94%。
(六)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理财水平。依法接受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认真贯彻《贵州省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落实省人大对财政工作提出的要求,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及时整改审计提出的问题。紧紧抓住预算编制这个『龙头』,针对预算编制中的薄弱环节,从增强预算的完整性、细化部门预算等方面着手,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扎实开展『扩内需、保增长』资金监管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规范、有效。加强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执业质量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财经秩序。启动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将29家省直单位、3个自治州本级和13个县市纳入改革试点,初步建立『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规范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改革。选择重点部门和重点项目积极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考评试点工作。在31个县启动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金财工程应用支橕平台初步建成,整合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财政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2009年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比较好的,成绩来之不易,令人鼓舞,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经济基础还不稳固;人均财政收支水平低,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县乡财政仍然十分困难;政府债务较重,财政风险不容忽视;财政监督力度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绩效和理财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着力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