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来料加工”的帽子,中国纺织服装业已今非昔比
作为中国纺织业的领头人,杜钰洲则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定义他所在的行业:“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已经不是5年前,更不是25年前、60年前的纺织服装业了。”为什么这样说?他解释,很多文章里、包括一些专家的文章里,在谈到中国纺织业的时候,到现在还是说以中低档为主,出口服装50%靠来料加工,中国的面料不行,把这一套概念化了。实际上他们没有看到随着经济发展,中国纺织工业这几年的进步:从价值上来看,1980年出口额为44亿美元,2000年达到530亿美元,2007年则达到1756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0%,而贸易顺差更达到1004亿美元。从加工贸易的比重看,现在出口已经不是50%靠来料加工了。目前,中国纺织品出口中一般贸易的比重已经增加到72.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国纺织服装业已经具备整个产业链优势,从纺纱、织布、染色到成品,和全国其他制造业仅以成品加工为主不一样。从纺纱到面料到服装全是中国造已经占到将近3/4,纺织品加工贸易已经下降到24%,不到1/4。“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中国产品的质量提高了”。
杜钰洲指出,有人不理解,说现在贸易摩擦增多,主要是纺织品的技术水平不高,低档产品太多引起的。“事实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是低质量,一些国家就不需要用政治的方法、特保的方法来强行限制。特别是发达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品质提高了、竞争能力提高了而深感恐慌”。他介绍说,2002年美国贸易委员会针对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世界主要供应国的竞争情况做过调查,结论是中国的纺织服装业能够以最有竞争力的价格提供任何品种、任何质量的服装和纺织品,并因此成为美国大型服装纺织公司和零售商的首选对象。“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国会让政府用特保方法强行限制我们”。
杜钰洲自豪地说,中国纺织服装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纤维消费市场,同时中国又是最大的纺织服装出口国。
数字
7尺 Vs 14公斤
1949年,中国人均只有7尺布,全国居民衣着消费家庭人均支出仅6.5元。
1978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为2.88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1980年,达到4.1公斤;2000年,达到8公斤,20年几乎翻了一番;现在已超过14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7%,其中衣着用12公斤,产业用2公斤。从总量上,中国纤维消费总量是美国的3倍。
1981年,中国城市人均衣着消费支出67.56元,2007年上升到1042元;1978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14.74元,2007年上升到192.6元。从1978年到2000年,全国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按可比价,年均增长7.45%,高于全国同期生活消费6.95%的增速。
28.5万吨 Vs 2389万吨
1978年,中国棉花产量为204万吨,2007年达到670万吨;1978年化纤产量为28.5万吨,2007年达到2389万吨;2007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31023.47亿元;全国纺织行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3033.69亿元;纤维加工总量3530万吨,比1978年的276万吨增长1179%;纱产量2014万吨,比1978年的238.2万吨增长737.8%;化学纤维产量2457万吨,比1978年的28.46万吨增长8533%;棉布产量485.77亿米,比1978年的110.3亿米增长340%;服装产量达到201.59亿件。2007年,全行业使用国产天然纤维约670万吨,直接关系到1亿多农民的生计。目前,中国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纤维加工量占全球50%左右。
24.31亿 Vs 1756.16亿
197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4.31亿美元,只占世界的3.5%;2000年达到530亿美元,占14.8%;2007年达到1756.16亿美元,约占世界的30%,比1978年增长7217%;其中纺织品出口605.43亿美元,服装出口1150.74亿美元。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2007年纺织品出口比重已上升到34.47%,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提升较快;出口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明显提高,中高档服装产品占40%—50%;从贸易方式看,纺织品服装出口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2007年一般贸易比重已提高到72.41%,加工贸易仅占21.23%;其中纺织品一般贸易比重达72.75%,服装一般贸易比重达72.23%。从2001年到2007年的7年,中国一共出口纺织品服装7354亿美元,是1978年到2000年这22年的1.64倍。
2000年,产业用纺织品比重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12%,目前增至17%,增速超过衣着需求增长速度。(瞿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