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今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要确保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4%的目标。从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在上世纪末实现这个目标以来,4%已经说了近20年,为什么今年这个目标就能变为现实?今天下午,财政部教科文司司长赵路给教育界别委员们算了一笔信心账。
赵路说,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财政部就开始准备方案。201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22号文件,这份文件的核心就是如何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
为了实现4%,22号文件采取四个措施。赵路介绍:一是严格执行法定增长的要求,特地强调财政教育投入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二是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此前,这块“财政蛋糕”给各行各业的比重每年都固定的;三是提高预算内基本建设的支出,主要涉及一些基础设施、校舍的建设;四是除了公共财政预算,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其中具体有措施三项,一是统一内外资企业的教育费附加的征收政策;二是全国各省(区、市)统一按照2%征收地方附加;三是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一定比例计提教育经费。
赵路说,201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6116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增加近4000亿元。在2011年之前,按照同口径的比较,一般年度间就增加2000亿元左右。此外,与2010年相比,2011年绝大多数省份教育预算安排的增幅在20%~40%。2011年各地地方教育经费预算的增幅是27.8%,远远高于往年。
尽管201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还没有统计出来,但是社会各界明显感受到教育投入的增加,比如,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免费午餐计划等。
2012年的预算也是按照国务院22号文件的要求进行安排的。赵路强调,教育经费的安排要突出重点,投向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从区域上而言,投向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从教育发展阶段而言,投向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此外,还必须包括困难学生助学经费。
他表示,2012年,经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是有希望的。(记者原春琳)
相关阅读:
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