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市场监管的究竟是什么
“用总理的话说,市场监管的教训太深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市场监管已经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直接、全面相关,是关注民生和形成良好的经济环境秩序的最重要保障,也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迟福林认为,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企业、社会、政府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形成过程中,信用体系建设不健全。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过于重视GDP,忽视质量,甚至忽视道德价值,这样的现象很突出。
“监管体系有所加强,但远不适应目前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迟福林说,现在迫切需要监管体制的改革创新。我们的监管机构不算少,但缺少权威性、协调性。监管工作的力度很不够。政府的监管还没有与社会监督形成合力。
在迟福林看来,在我国市场监管中,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官员利益常常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造成监管能拖则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直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公开。
迟福林表示,目前我国在监管体制的建立要走的路还很远。大部制虽然在很多方面有了进展,但是在实现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的协调、相互制约上,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如果监督放在决策部门或者执行部门下面,监督很难到位”。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省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8〕123号),规定将现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由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业务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卫生部门的组织指导和监督。
这样的调整引发了很多争议。有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的工作人员向记者抱怨,以前药监部门监督查处医院用药理直气壮,现在药品监管、被监管双方,同属一个部门,简直就是左手打右手。
就在今年两会上,多个委员提议,不要改变药监系统垂直管理体系。理由就是,一旦归属地方,监管的实现将困难重重。
“大部制在形式上走出了一步,但在内部的运行机制上还没有破题。”迟福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