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中央提出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也注意到今年财政预算报告中的很大篇幅都与民生有关。请问2009年中央财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支出安排上有何考虑?
廖晓军: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公共财政的题中之义,也是财政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财政部门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方面的支出合计7284.6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9.4%。其中,教育支出1980.62亿元,在上年增长48.5%的基础上,又增长23.9%;医疗卫生支出1180.56亿元,增长38.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50.69亿元,增长22.1%;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493.01亿元,增长171%。
主持人:就业是民生之本。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返乡潮等问题,请问2009年财政部门在支持就业方面有什么政策措施?
廖晓军:2009年,各级财政部门将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促进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措施,支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安排就业资金420.2亿元,比上年增加168.12亿元,增长66.7%。具体的政策措施有:一是实施促进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如:对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就业,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等。二是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农民工就业的作用,在农林水利等政府公共投资工程建设中,积极推行以工代赈。三是加大就业援助,重点帮扶就业困难人群、零就业家庭和受灾地区劳动力就业,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给予政策扶持。四是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好特别培训计划,鼓励企业在岗培训。五是运用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等财税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业,促进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主持人:我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请问中央财政将采取哪些措施更好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廖晓军:近年来,中央财政充分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如增值税转型改革、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等,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2008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22945.61亿元,增加4807.72亿元,增长26.5%。据统计,地方支出平均38%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支出平均54.4%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对于调节地区间财力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2009年,中央财政初步安排的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将达到28889亿元,增加6883.32亿元,增长31.3%。其中,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11374.93亿元,增加2678.44亿元,增长30.8%,占转移支付总量的47.5%。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安排550亿元,增长25.5%,支持逐步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结合三江源保护等重大生态保护规划,通过提高转移支付补助比例的方式,增强禁止开发与限制开发区域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保障能力。安排505亿元,增加对民族地区、粮食主产区和边境地区转移支付。支持化解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的社会负担,安排补助经费50亿元,增长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