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过后,淮北平原又是火光冲天。尽管当地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许农民烧麦茬,却屡禁不止。政府要求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而农民却有着十分现实的考虑:不烧,怎么播种!
6月25日,由于连续几天焚烧麦茬,河南省永城市街头烟雾弥漫,一位女士戴着口罩和墨镜出行。
麦茬焚烧后,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韩庄村村民开始播种玉米。
永城市李寨镇的一位村民抬着种子分拣机,准备播种黄豆。
永城市新桥乡,一个孩子和家人一起在自家麦地里灭火。
烧麦茬的这几天,浓烟滚滚,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韩庄村几位村民只有躲在屋里闲聊。
焚烧麦茬时,被烧着的杨树有的已枯死。
6月23日晚间,安徽省濉溪县百善镇程松园子村,程家旺夫妻俩拿着扫帚、铁叉在村子北边自家4亩菜园边,死守着邻居家烧麦茬的大火别烧坏自己地里种植的豆角和玉米。直到近处的大火把半米高的麦茬化为灰烬,才放心的回家。
“以前家家户户都贴着地皮割麦子,打好的麦秸垛起来,留着冬天喂牲口,你让他烧他也不干。现在人工挥镰割麦的现象也逐渐消失,在外打工的算算回家割几亩麦子还不如打工划算。所以,就是老人看着收割机割,然后把麦子拉回家。收割机主为了省油,保护机器,只愿意浅浅地割割麦头。剩下的麦茬有半米高,而接着就要秋种,不烧吧,既不能耕,又无法耩。再说了,那么高的麦茬也不可能再花力气割掉,更不能等着自然腐烂再耕种,最好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程家旺无奈的说。
“还有一个原因,现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都很高,对牛、马、驴的倚赖性大大降低,前几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些牲口,现在一个村里很难见到几头牛,对秸杆饲料的需求就少。而且随着农民大量进城,壮劳力留在村里的很少,家里一般都是老弱病残,养一些大牲畜就不太现实。”
麦收接近尾声,令淮北平原各地政府头疼的事又出来了,四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遮天蔽日。甚至影响到机场、高速公路的运行,一些城市如江苏徐州,安徽淮北、宿州,河南永城等更是连续数日笼罩在烟雾之中,市民怨声载道。尽管当地政府三令五申不允许农民烧麦茬,甚至组织干部到田间地头日夜看管,然而烧麦茬的事却屡禁不止。政府要求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而等待播种的农民却有着十分现实的考虑:烧,是无奈之举;不烧,却无法播种!
6月23日上午,江苏省徐州市中心淮海路上能见度低于100米。在金鹰购物广场上班的一位张姓员工戴着口罩说:“呼吸困难、透不过气,昨天晚上就有这样的现象,整整一夜烟雾都没散去。”晨练回家的刘老汉说:“从21日下午就感觉到全城弥漫着浓烟,昨晚半夜醒来,明显能闻到烧麦茬的味道,烟熏火燎的,一直不敢打开门窗通风。今早在街上看到,好多送孩子上学、上班的人大都戴上口罩、墨镜,我们晨练的时间都比以前缩短了许多,就连药店的眼药水都比以前卖得多。”
火烧麦茬不止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感到不便,农民也因此遭受不少损失。
6月21日,安徽省淮北市刘桥镇,麦茬地里的火势更大更猛,路过此处的人都捂着鼻子,不停地咳嗽。“前几天风很大,火焰蹿了一二十米高,人在几十米外都觉得烤得慌。这都是已经长了五六年的树了,就这样被大火烧死,太可惜了。”赶大集的张老汉指着一棵直径七八公分的杨树说。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河南省永城市侯岭乡十八里村的赵学龄烧自己麦地的麦茬时,没有注意风向,邻居家几十亩地的小麦还没有收割,眼看着火就要烧到别人的麦田里,自己可赔不起,怎么办?只好把衬衣脱下拍打,火反而着的更加猛烈,急得他对着村里喊救火、救命。村里人也都在自家麦田里忙着收割,一时半会儿也来不了,情急之下,赵学龄在自家麦茬地里打滚,火是扑灭了,他身上的皮肤烧伤了三分之二,花了几千元钱,在家里躺了三个月。现在邻里们一烧麦茬,就开玩笑说:“烧麦茬,还是找十八里村的赵学龄在行,能把自己给烧着。”
与永城市相邻的夏邑县各个乡镇都挂出禁烧麦茬的宣传条幅,也有一些雷人的标语“上午烧麦茬、下午就坐牢,你敢烧、我敢抓。”
“这几年政府宣传的力度不断加大,制度和法规也慢慢健全,许多人白天不敢烧了,晚上在燃烧的香上捆上几根火柴或者在麦秸秆偷偷扔上燃着的烟头,都能把麦茬燃着。刀耕火种是我们祖先在五千年前使用的耕作方式,现在我们还得用这种方式。”永城市侯岭乡韩庄的韩步升自嘲道。
河南省永城市气象局原局长王玉海从专业的角度介绍焚烧麦茬对土地、空气的影响:“烧麦茬,破坏了土地土壤分子结构。土地成分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团粒子,经过大火的焚烧,团粒子在高温下被破坏,所以现在我们土地上长的庄稼大多都没有长劲,就是因为土地分子结构被破坏,夏秋庄稼大多都用些化肥、尿素、磷肥等无机肥,才能保证庄稼的生长;没有焚烧的麦茬,经过雨水和阳光的作用,慢慢腐朽在土壤里,变成有机肥,使土壤的分子结构更加完善,团粒子增多,更利于植物的生长,也更符合生态标准。”
道理虽如此,可对农民们来说,播种等不得呀!
面对年复一年的烧麦茬问题,河南省永城市裴桥镇的黄思超镇长道出了自己的看法:“一味的堵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政府应该协调收割机拥有者、养殖户或造纸企业与农户一起,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多赢。要形成麦茬割的越浅,麦秆越多,农民获益,使用麦秆的企业获益,收割方获益,三方共同获益的良性循环。虽然实施会有一定难度,但毕竟解决了政府和农户的燃眉之急,节约了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