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治疗一次感冒的费用需要70元,现在只要20多元。”——在本月初率先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的安徽省肥西县,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的成效可谓立竿见影:治疗费用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明显减轻。根据安徽省的部署,像肥西县一样的改革试点共有32个县区,2010年1月1日前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余三分之二地区将在6个月后全面跟进。
“零差率只是改革效果的一个标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彦介绍,此次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是简单取消药品加成,而是按照公益性方向,强化政府职责,全面推行包括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在内的综合改革,通过构建崭新体制机制,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发展,彻底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据调查,长期以来,由于财力所限,一些地方政府无力投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基本实行“自收自支”政策,乡镇卫生院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药品加成。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了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和治疗中滥开大处方、滥用药物。因此,简单依靠行政命令取消药品销售差率或者“一刀切”的实行补贴,无法根治“看病贵”。
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以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明确规定: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管理体系。
在人事制度上,按照医改确定的服务任务和当地需求,乡镇卫生院按农业户籍人口的千分之一核定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公开选拔并择优聘任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所有人员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采取系统内调剂、提前退休、三年过渡安置、学习深造和鼓励自谋职业等方式,妥善安置在编分流人员。
同时,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工作任务考核机制,将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与财政补助水平挂钩;建立按岗定酬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基础工资+奖励”的分配方式,医疗人员工作业绩与个人收入挂钩。
为实现经费保障,安徽省规定,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费补贴,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予以确定,由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支付,医务人员工资水平与当地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政府还按照户籍人数每1200人年补8000元的标准,对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进行补助。补助项目实行县级保障、省级统筹,对财政困难县进行转移支付。
在此基础上,安徽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对593种药品实行零差价。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实行省级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价格和配送。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所销售的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不得加价。现有库存药品全部按进价销售且不得高于国家和省指导价。
目前,启动已1个月时间的安徽基层医卫体制改革进展顺利,经费保障已经落实,32个试点县区的机构、人员核编工作也已完成,全面取消“以药补医”,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李陈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