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大医院门诊排长队的“顽疾”,北京市卫生局曾在去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总结中开出了一个新“处方”———“挂号、收费”窗口实行“通挂、通收”。何为“通挂、通收”?其实就是挂号窗口可收费,收费窗口可挂号,可以有效分流排队压力。
对症下药的新“处方”疗效如何?10月9日至11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8家医院后发现,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家医院在门诊高峰时段真正实现挂号、收费通挂通收。
三家医院窗口角色可转换
本次体验中,记者在协和医院、人民医院和北医三院发现了挂号和收费能够转换的窗口,不过这些窗口只是限时开放,而且只能临时变换收费或者挂号的角色,而非真正意义上一个窗口身兼两职的通挂通收。
10月9日,记者在协和医院发现了“收费/挂号通柜”,即在早上8点前将部分收费窗口设立挂号功能,但在8点以后,不再接受挂号,只能收费。
在挂号处,记者发现贴有“温馨提示”,提醒患者可去收费处挂号:“收费/挂号通柜:早6时30分,1—6号收费窗口均可挂号;1号收费窗口为免疫内科、消化内科、乳腺外科专用挂号窗口,挂完为止,8时到8时30分转挂西院区号;2—4号收费窗口7时45分转为收费;5、6、7号窗口7时20分转为收费。”
随后记者来到收费处,发现收费处设在门诊大厅内,共有9个窗口,其中1—7号窗口都贴有“6时30分—7时15分此窗口挂号”的提示。在门诊楼前记者同样发现贴有相关提醒,以此分流挂号处的长队压力。
与协和医院的收费窗口可限时挂号相反,北京大学两所附属医院———人民医院和北医三院个别挂号窗口可限时收费,但收费窗口不能挂号。
10月9日,记者来到北大人民医院,一进门就发现医院在门诊大厅里摆着“为缓解交费压力,上午9时至11时在1、2号挂号窗口开设临时交费窗口”的指示牌。记者向咨询台工作人员咨询“除了挂号窗口可收费外,有没有收费窗口可以挂号”?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暂时没有”。
同一天记者又来到北医三院,发现10号挂号窗口上面贴着大大的“收费”二字,但窗口并未开放,用一块木板挡着,后面空无一人。随后记者向导医人员进行咨询。导医人员让记者去看看4号交费窗口能不能交费,“如果4号窗口能交费,那10号窗口就交不了。”导医人员称,因当天上午4号交费窗口交不了费,所以在10号挂号窗口开设交费,只是临时的,平时挂号这边交不了费,只能在交费窗口交费。而门诊咨询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中午休息时段,11、12号挂号窗口可以收费。
五家医院“分工明确”难变通
记者从安贞、友谊、同仁、宣武、积水潭等5家医院了解到,在这些医院里收费处和挂号处“分工明确”:挂号处仅负责挂号,收费处也只收费,没有通挂通收窗口。
10月11日上午,北京市卫生局医政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卫生部门对于医院里设立通挂通收窗口并无硬性要求,每个医院的情况不同,卫生部门不能下一个文件就要求各家医院立刻设立通挂通收窗口,只能由每家医院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部分窗口未开“雪上加霜”
虽然卫生主管部门不会硬性要求各家医院开设通收通挂窗口,但在高峰期多开窗口缓解就诊压力应该是各医院的职责所在。不过,记者在体验中发现,即使在门诊压力最大的时间段,依然有个别医院的部分挂号、收费窗口不提供服务。
10月9日上午10时,记者来到同仁医院挂号处,发现7个挂号窗口只开了3、4、6三个窗口,其他窗口都摆上“暂停服务请去其他窗口挂号”的牌子。过了10多分钟,4号窗口也摆上“暂停服务”的牌子,只剩2个窗口在挂号。
在一楼东侧的收费处,8个窗口只开了5个,其余也都是“暂停服务”。开放的5个窗口前都挤满了人,每支队伍都有25至30人,把大厅挤得转不开身。一位正在排队的阿姨无奈地告诉记者,她刚刚还在另一个窗口排着队,突然就宣布“暂停服务”了,只能从头再排。为什么只开5个窗口呢?一位导医员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收费处要进行内部考试,所以少开了一些。”
记者10月9日13时40分到达北大人民医院时,发现8个收费窗口只开了6个,每个窗口前都排了六七个人,而1、5号窗口摆着“暂停服务”的牌子,1号窗口内坐着两三个人在聊天。记者注意观察了一下,在每个收费窗口上方都标有收费时间,而暂停服务的1号窗口收费时间为7时45分—17时30分,5号窗口为9时—12时30分,13时30分—17时,按此收费时间,这两个“暂停服务”窗口都应该执行收费工作。
10月10日记者在安贞医院收费处看到,7个开放的收费窗口前排了10多个患者等待交费,奇怪的是,与其他窗口火热场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一个窗口前竟无一人在交费,工作人员坐在窗口后百无聊赖。但记者看了窗口上方挂着的两牌子“特种病收费”、“本院职工收费”后才明白,这是特种病患者和安贞医院职工的专用收费窗口。(本报记者 夏文 实习生 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