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理念正在深入践行,与百姓息息相关的诸多民生问题所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为能够亲历并记录这个时代发生的令人鼓舞的变化感到骄傲和振奋。
翘首2007年,当我们通过勾画未来一年的重大政策走向,展望2007年的民生状况时,欣然发现:“持续进步”、“又好又快”的主题词早已写好。
■ 住房篇
关键词
调控之手继续发力
【民生展望】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此次不仅提出“要注意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更要求“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社会政策的协调配合”。建设部官员进一步表示,虽然具体调控动向还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调控依然是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主题。
【政策回放】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措施,简称“国六条”。随后,9部委出台的“十五条”意见对“国六条”进一步细化,在套型面积、小户型所占比率、新房首付款等方面作出了量化规定,并提出“双70%”的硬性标准。之后,“外资限炒令”、“限价房”等一系列政策纷纷出台,道道利剑直指上涨过快的房价,且强调政府保障百姓住房的职责。
【记者观察】“调控之手”在2007年继续发力,显示了中央遏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决心,也意味着保障百姓住房、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必将取得更多的实效。关键词房价渐别暴利年华
【民生展望】继续抑制房价上涨过快。依然是明年房地产调控的核心内容。
【数字回放一】2006年前11个月,全国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房同比涨幅在5.8%~8%之间,尤其是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房价涨幅经常“领跑”全国——每个月的同比涨幅均在10%左右。有人悲观地感叹:“为什么越调控越涨?”有人却大放豪言:“历史证明,房价永远都是上涨的。”
【数字回放二】财政部11月3日发布的一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表明,接受检查的39户房地产企业存在会计失真问题,涉及133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平均利润率是26.79%,高出账面利润一倍多,有的房地产企业刻意隐瞒的利润率最高达57%。
【百姓声音】“畸高的房价到底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
【记者观察】这几年,房价上涨过快,直接导致百姓生活幸福度下降。一些人看上去改善了住房条件,实际生活质量却在下降。2007年能否成为房价呈现整体回落的拐点,尽管仍是一团迷雾,不过,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执行到位,随着房价上涨过快的畸形因素被逐步消除,官商利益勾结链条被斩断,房地产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可以肯定的是,2007年房地产暴利的花样年华将一去不复返了。
■ 食品安全篇
主题词
立法保障餐桌安全
【民生展望】食品安全能够更有保障,这可能是每一个国人都有的新年愿望。令人高兴的是,《食品卫生法》修改将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食品安全法》草案也正在积极的起草中。
【事件回放】肉里注入了“瘦肉精”,“红心鸭蛋”是用“苏丹红”染成的,“多宝鱼”是“吃多种禁药”长大的……从6月份的“福寿螺事件”到9月份的“瘦肉精食物中毒事件”,再到11份的“红心鸭蛋”事件和“多宝鱼”事件,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牵动百姓的神经,威胁着百姓的餐桌。
【百姓声音】“即便是到大型超市购物也不能完全放心。含苏丹红的红心鸭蛋不就摆进超市里了吗?到底我们能放心吃什么?为什么食品越来越丰富,我们却没什么可吃的?还有哪些产品存在安全问题?”
【专家观点】关于食品的法律有13部,法规26部,却都没有对食品批发市场的规范。我国食品生产和流通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但《食品卫生法》没有对食品安全源头——农产品种植养殖的规范,而且近10多年没有进行任何修改。建立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亟待《食品安全法》予以确认。
【记者观察】百姓的餐桌安全关系重大,尽快修改或出台法规,让“法眼”看管好事关百姓餐桌安全的每一道环节,杜绝或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关百姓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主题词专项整治公开征集
【民生展望】浙江正在公开征求2007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表示,2007年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将听取全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围绕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工作,保证群众的“餐桌安全”。
【百姓声音】“此举让人感到温暖。希望各地在来年加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持续保持高压势态,沟通民意,杜绝‘红心鸭蛋’和‘多宝鱼’事件重演。”
【专家观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认为,老百姓毕竟不是专家,不可能凭生活经验就能判断出食品是否安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遵循目前国际上所达成的危险性分析评估框架,即由科研人员独立地对各类食品做出科学量化的危险性评估,政府部门据此制定适合国情的管理措施,包括法律、法规和标准,并据此监管执行。
■ 医疗篇
主题词
新医改方案有望出炉
【民生展望】经历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的评价之痛,我国卫生行业正在悄然酝酿新的改革,力争从体制机制上入手,保障人民群众享有质优价廉的健康服务。目前,11个有关部委组成的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正在紧张运转,备受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新医改方案也正在加紧设计中。有迹象表明,重建公平和效益相统一的新医改方案将力争在2007年出台。
【政策回放】今年初,国务院出台有关办法,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是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和方向。上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医药局等部门先后制定了9个配套文件,进一步细化有关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事件回放】10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百姓声音】“医疗负担太重了,我们天天盼望着尽快降低一点!”
【记者观察】这几年,医药费用快速上涨过快,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从1980年到2004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由143亿元增加到7590亿元,其中,居民个人负担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百姓感到看病越来越贵。相信有了这些经验和教训,新的医疗改革方案能够真正惠及普通百姓。主题词让百姓吃上放心药
【民生展望】针对2006年暴露出来的药品监管流程的漏洞,随着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正式挂牌,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专项行动,将在明年有更多的举动,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药。
【事件回放一】今年4月,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在购买药用辅料丙二醇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时,购入了假冒的丙二醇,这起不法商人销售假冒药用辅料、药品厂商采购和质量检验人员严重违规操作的恶性案件导致11人死亡。
【事件回放二】“齐二药”事件仅仅过去3个月,患者再次用生命拉响了警钟。青海、广西、浙江、黑龙江和山东等省区陆续发现部分患者使用上海华源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后查明,安徽华源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按规定灭菌、违规生产是导致事件的主要原因。
【百姓声音】“监管者干什么去了?谁来保障我们的用药安全?”
【记者观察】药品安全,人命关天,加强药品监管,让百姓吃上放心药、廉价药,应是有关职能部门长期追求的目标。主题词看病先进社区医院
【民生展望】按照卫生部鼓励各地试推社区医院“首诊制”、探索建立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的部署,明年各地将会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此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北京市的承诺是:进一步推进提高社区居民在社区医院首诊报销比例的试点工作,扩充正规全科医生的诊疗力量,增强社区医生对传染性疾病、大病临床症状的鉴别、处置及报告能力,方便居民在社区看小病。
【百姓声音】“谁愿意天天跑到大医院去排队呢?发展社区医院,对老百姓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
【记者观察】让“看病先进社区医院”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 社保篇
主题词
社保基金安全至上
【民生展望】针对百姓担心的社保基金安全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反复强调,社保基金是“高压线”,谁也不能碰。明年,各省市社保基金将开始全面审计。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表示,审计将局限于省、市一级规模较大的基金,因为由县级或以下政府运作的数以千计的较小规模基金很难仔细核查。审计结果将继续向社会公布。
【事件回放】国家审计署11月23日发布公告,在对除上海、西藏之外的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审计中发现,近年来,合计约71.35亿元“养命钱”被违法违规动用。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中国劳动学会理事钟仁耀点评说:“这是一块让‘黑手’垂涎的‘唐僧肉’。”
【百姓声音】“社保基金是支持我们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是我们的养命钱,容不得有丝毫的闪失啊。靠什么来保障基金的安全,老百姓有权知道。”
【记者观察】2006年,一系列违法违规案件浮出水面。对巨额“养命钱”的安全之忧,随之涌上了老百姓的心头。我国社保基金收支和结余总规模目前已超过2万亿元,并以每年约20%的速度增加。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老百姓的“养命钱”,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固和安全。从令人震惊的案件,到让人揪心的内幕,再到“高压线”的逐步架设,人们看到了社保基金在制度的建设中逐步转危为安。主题词阳光堵住监管黑洞
【民生展望】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条例已纳入立法日程,社会保险法的草案也在积极调研起草中,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社保基金安全监管的呼声日渐高涨,明年必将加快立法脚步。同样值得期待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明确表示,明年拟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争取每年、每一季度及时向社会通报社会保险信息,以提高社保基金运营管理的透明度。明年还将组织基金征缴专项检查,进一步推进基金监督信息化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事件回放】根据浙江省劳动保障厅有关负责人的说法,金华社保案涉及的资金不是社保基金,而是“托管费用”。金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曾将8500万元“托管费用”交给金信信托理财,后者“停业整顿”后,其中的6000万元尚未收回。此前,有报道说,金华社保案涉及数额上亿元。
【记者观察】社保违规案件的一再发生,与基金监管缺乏透明度有很大关系。明年基金监管在阳光运作上的一系列追求,必将斩断那一只只错把百姓养命钱当成“唐僧肉”的“黑手”。
■ 公交篇
主题词
出行成本大大降低
【民生展望】北京市的交通改革这回动了真格。从明年起,市政府将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力度,优先发展公交,拿出40亿元对公共交通实施补贴,实行低票价制度,引导更多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人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在公交改革上坚持的“低票价制”将成为各地积极借鉴的范本。
【事件回放】2006年岁末,北京市办理公交一卡通的窗口忽然热闹了许多。原来,新票价制从明年1月1日起实行后,持公交一卡通乘车将可能享受4折优惠。这几天,北京已经有50多条公交线路提前打起了票价折扣。
【百姓声音】“今后,坐公交车出行真是又划算,又方便!”
【记者观察】北京市吹响的公交改革号角真正体现了公交优先的原则。什么是公交优先,就是百姓优先,就是让公交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大方便百姓出行,降低百姓出行成本。主题词优先发展城市公交
【民生展望】从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传来的消息,明年起,针对依然严峻的城市公共交通形势,我国将采取多项措施予以积极扶持,包括制定和落实促进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经济政策、推进城市公共交通行业改革等。建设部要求各地要编制和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部还强调,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要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
【事件回放】建设部2006年对117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66个城市的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施装备和配置更新方面得不到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占被调查城市的56.4%;有35.9%的公交企业得不到政府财政补贴。投入严重不足的结果是:公交票价不断上涨;同一条线路,普通车挤得上不去、贵一块钱的空调车却乏人问津;主要街道上重复的公交车线路有几十条,稍偏远些的地方方圆三公里内却找不到一个公交车站……
【数据回放】目前国内公交出行的分担率不足10%,远低于欧洲、日本等。而近年来,国内城市公交车速已越来越低,现在平均车速只有10公里/小时,比自行车的12公里/小时还慢。目前,我国公交建设仍然严重滞后,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不足10%;与10年前相比,公交出行时间平均延长了10分钟;居民对公交的不满意率高达70%。
【官员声音】建设部一位负责人发出警告:“如果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对道路资源使用合理调控,某些城市的交通陷入瘫痪将指日可待。”
【记者观察】北京市的做法或许能给许多城市以启示。只有真正做到“百姓优先”,“公交优先”的改革才有望顺利成行。百姓期待着明年起,享受低成本公交出行不再是梦。值得注意的是,优先发展公交,就要从财政上优先公交。
■ 权益篇
主题词
劳动合同法有望出台
【民生展望】关系亿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劳动合同法草案已完成二审。全国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19万件百姓立法意见,对原草案作了大幅度的修改,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部已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的法律草案,有望在2007年通过并施行。
【事件回放】2006年3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一审意见,将劳动合同法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并征求意见。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方面共收到各地群众对这部法律草案的意见191849件。这一数字创下了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的新纪录。
【百姓声音】“希望有了这部法律,类似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关系、滥用试用期等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能够得到很好的遏制。”
【记者观察】《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关键要宣传好、贯彻好,对侵害劳动者权益的事件绝不能手软,让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成为社会的强音。主题词向法院申请支付令
【民生展望】拖欠工资是劳动者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这一问题有望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得到遏制。草案二审稿规定,劳动者在遇到拖欠工资时,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规定用人单位拖欠工资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事件回放】2006年发生的讨薪事件依然很多。从“裸讨”到“讨薪致死”;从“出卖清欠判决书”到“被逼撤销讨薪起诉“,围绕讨薪发生了许多社会怪象……
【百姓声音】“这是一部好法律,处处流露温暖,处处体现出对劳动者切身利益的维护,但要提高执行力啊。不少企业有法不依,甚至连一天的劳动合同也不签,之所以有如此胆量,是因为它的违法成本低廉。盼望着有关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提高法律的执行力。”
【记者观察】《劳动合同法》对于欠薪的规定,有利于解决劳动者关心的拖欠问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依照合同获得报酬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