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非 深圳报道
“以基金投资来说,参考成熟市场的操作策略,区分资金用途,衡量自身可承担风险的能力,对照市场风险的高低,适当地将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作组合搭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快乐的基民。”看着上证指数的上下波动,台湾资深理财专家陈忠庆建议说。
以组合方式科学投资
陈忠庆有称号为“台湾基金教父”。据介绍,他当年和台湾趋势专家詹宏志等人一同创办台湾重量级的理财周刊———SMART杂志,影响深远,其所著述的《个人理财手册》《个人节税手册》、《共同基金投资手册》等17本理财书籍,在台湾达到人手一册的地步。
他说,现阶段内地股市的走势和八十年代后期的台湾地区股市很相似,前期的大跌,都是牛市震荡走高的正常现象,应有的市场调整。长期而言,牛市的格局不会改变。但先前的大跌,确实让过分狂热的投资者体会到,股票相关投资(包括基金)伴随有风险存在,不会只涨不跌;所以当市场逐步攀高时,就要提高风险意识。
他建议,投资基金时也要注意规避风险的操作策略,不可一股脑地只追捧会随着股市大涨的股票型基金;在指数站稳4000点以上时,投资基金也该注意配置那些不会随着股市大跌的非股票型基金,并以基金组合的方式进行理性、科学的投资。
固定收益型基金不可或缺
他说,美国有全球最大的基金市场,但和内地大多数是股票型基金比较起来,美国的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只占总规模的57.53%,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占了有36.25%,这表明美国投资者善用风险较低的非股票型基金来建构自己的投资组合。台湾地区的情形是,截至今年4月,基金业总资产规模超过20688亿元台币,其中投资台湾股市的基金规模只占12.51%,投资海外股市的基金占13.73%,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的基金资产规模却占了51.36%。
陈忠庆说,台湾的情况表明,岛内基金市场风险相对较低的固定收益型基金已成为投资者构建基金投资组合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如果再看看台湾股市行情最近20年来的变动,也可看出风险升高与固定收益型基金的关联。台湾的股价加权指数在1986年时不到1000点,却在3年多的短时间内一路攀升到1990年2月的12682点高点,然后在8个月间下跌到2000多点,1990年年底再站上4000点,以后曾两次再出现万点行情,目前则在8200点上下起伏。也就是说,台湾的投资者已多次经历大起大落的股市行情,不少人遭受到惨痛的损失,对股市的风险有一定的体会。因此,股票型基金的市场占有率也相对地占较低的比重。
陈忠庆表示,一个人投资在股票相关投资的比重应参考这样的公式,100-年龄=投资股票相关投资的比重百分比。例如,25岁的人可以将75%的资产投资于股票或股票型基金;45岁的投资者只能以55%的资产投资股票相关商品,其余资产应配置现金、债券或债券型基金;到了65岁,就应侧重固定收益型的投资,只能有35%的资金可投资到股票相关投资。因为年龄越大,承担风险的能力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