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6月中国宏观经济逼近趋热警戒线 -"十一五"中国将建100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促进产业升级 答问 -中国投资50亿用于科技攻关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不是主要污染源 -大陆人可申请赴台接受医疗服务 任何医疗机构不得规避集中采购 -上海世博会呈现两大创新亮点 动迁工作获99%以上动迁居民支持  -广州决定收回80宗闲置土地 坚决打击囤积 下半年房价将加速上涨 -今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525亿元 因灾死亡652人 陕西洪灾致16人死 -上半年我国大中型钢厂实现利润翻番 下半年钢价不会有大回落  -沪深股市收盘续涨 沪指收盘4471.03点 两市总市值逼近20万亿元 -《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8月1日起实施 优抚对象可享受3项优待
新基金PK老基金 投资基金要抱有长期持有的观念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6 月 1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在沉寂一个月后,新基金的闸门再次打开,日前刚刚发售的广发大盘成长、华宝兴业行业精选两只基金在南京一天的销售额就超过了2个亿,市民追捧新基金的热度可见一斑。近日,身边很多的朋友都在疑惑,老基金太贵了,但是对新基金又没有过往业绩作参考,到底是买新基金好呢还是买老基金好呢?专家表示,实际上基金净值与收益率是没有关系的,新、老基金各有优势,最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和基金团队。另外,基金是适合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因此市民如果选择购买基金,一定要抱有长期持有的观念。

牛市中老基金好

在牛市格局中,老基金由于仓位较高,投资者购买老基金后,马上可以分享到牛市和该基金的收益增长,业绩相对来说跑得快。而新基金则需要3个月的封闭建仓期,这3个月内是没有任何收益的,空耗时间成本,3个月后投资者才能获得投资回报。而且,牛市行情中新基金的建仓成本较高。因此,在牛市上升过程中,老基金比新基金划算。

新基金不是“打新股”

不少投资者以为买新基金就像打新股一样稳赚不赔。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张后奇说,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看法。“基金并不是包赚不赔,这一点不像储蓄或国债。打新股跌破发行价的很少见,新基金面值1元,但有下跌的可能。”张后奇说。实际上在2005年,基金发行后随即跌破面值的情况并不鲜见。张后奇说,在同样的情况下,老基金的风险要小,至少老基金的历史运作能给投资者一个参考,投资者在选择时会更有针对性。

净值高低与收益无关

新基金1元起卖,不少投资者认为新基金就能维持向上走势,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但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林军说,“净值高低的误区,仍然有很多投资人不懂,”对于基金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看基金组合中的证券和基金的未来趋势,净值并不能对赚钱能力构成影响。

张后奇则用一个比方来解释这一点。“华夏大盘一直是回报率最好的基金之一,但它现在的净值是3块多。基金是按净值申购赎回的,并不存在贵不贵一说。”张后奇说,“即使与股票做类比,超过100块的茅台和3块钱的ST股,能不能以绝对价格衡量呢?我认为所有基金经理都会选择茅台。”

专家解析

拆分后的老基金更值得关注

新基金的确便宜但不确定性更强,绩优老基金虽好但价格太高。那么,究竟应当选择新基金还是老基金呢?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任瞳认为,大比例分红或拆分后的绩优老基金更值得关注。

他表示,刚刚进行大比例分红或分拆的绩优老基金可以同时具备新老基金的优势。经过大比例分红后,原来在两元以上的老基金净值大幅下降,投资者在购买这类基金时,完全不必再因恐高心理而犹豫。同时,老基金分红后吸引大量增量资金,基金规模得以扩张,基金管理人操作的空间如同新基金一样宽松,既可以顺应市场趋势进行新的投资布局,也可以短期内回避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因此,在持续的牛市行情中,选择过往持续表现良好的绩优老基金是比较稳妥的选择。

来源: 人民网—江南时报

相关文章:
买保险别再抱怨被骗了:哪些细节决定成败
买保险你会选择分期付款吗 想省心就选趸缴
简单快捷又省钱 手把手教你怎样买第一笔基金
什么流行买什么?投资理财不能赶时髦
什么是红筹股和蓝筹股 什么是大小盘和龙头股
赚钱运气好 赔钱水平低  散户炒股四忌
基金销售人员十一种花言巧语 当心理财专员骗术
逆市投资法:最恐慌的时候最能赚钱
散户理财:要不要直接参与投资股指期货?
图片新闻:
长江上游强降雨形成新一轮洪峰 三峡工程首次发挥防洪功能
中国将在北部湾重点打造石化和能源基地 缓解西南油品短缺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技巧指南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