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约作者 李山泉(美)
投资人应逐步学会与政策(政府)互动这次提高印花税对中国股民投资热情的影响会持续多久,应该是见仁见智。我这里要强调的不是印花税的有效性,而在于点明形成股民与政府政策良性互动,对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有多重要!
大家都很清楚,在提高印花税之前,中国政府的不同机构和人员曾三番五次地对股市提出各式各样的警告,然而收效甚微,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影响股市“天天向上”。而且无论是之前的提高利率还是增加银行准备金比率,股民们似乎都置若罔闻,易于给人一种政策几乎无可奈何的印象。但谁都清楚,政府是保证金融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政府的功能就在于保证全民的、长远的利益,就在于平衡各种力量和协调各方的利益。
因此,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股市施加影响,保证一个健康的投资环境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无论哪个国家,政府或其职能部门都会利用各种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股市。例如,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美国证监会都曾经在不同时期和场合,对股市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最典型的做法,首先是通过政策的制定者“放话”,让投资人揣摩政策制定者可能的政策走向,进而迅速调整投资人的行为;然后,政策部门根据投资人对这种“放话”的反应,决定下一步的政策出台力度。通常来讲,美国的投资人非常敏感,对政策制定者的良苦用心不仅理解准确,而且行动迅速。只要是有影响的人物讲话,肯定能够“牵动”股市。比如,格林斯潘就曾经几次“讲跌”美国股市。
实际上,在不改变货币政策的情况下,通过“放话”来实施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是最好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过多地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减少经济主体的过分波动,又可以起到影响投资心理,进而达到改变股民预期的目的。要达到这样的有效互动,不仅需要有健全的制度,更需要有成熟的投资人。以美国为例,投资人把政府的行为作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投资人的预期与政府可能的政策导向常常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互动过程。
毫无疑问,这种互动机制的建立过程有时是很痛苦的,因为任何一方的误判,都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矫枉过正,从而引起市场的过分震荡。但对中国这样年轻的资本市场而言,这种互动的效果会随着制度的完善和投资人的逐步成熟,迅速地得以提高。尽管中国股市最近向下修正,但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维持在高价位中国股市最近的下跌并没有引起国际股票市场的太大波动。多数国际投资人认为这样的调整实属正常现象,没有过多解读的必要。但对于0.3%的印花税对中国股市竟有如此大的影响,却让国际投资人吃惊,同时也验证了中国股市当中有过多投机成分的现实。就正统的股市价值判断来讲,中国股市的确不算便宜。
然而,中国股票处于高价的合理成分和投机因素纠缠在一起,很难量化这两股力量的交互影响。而如果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股市,中国的股票可以有很多理由在一个较高的价格水平交易。例如,中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大体相当于GDP的77%,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即使在印度,其总市值也相当于GDP的100%,而美国在网络泡沫破灭之前,其总市值曾接近GDP的200%。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世界银行最近刚刚调高了中国2007年的GDP增长速度,预期达到10.4%。国际债信评级机构也将提高中国的债信等级。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当中,贸易顺差在2006年相当于本国GDP的9.5%,即使日本也远达不到这样的水平。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并长期保有最高的国内投资总额与GDP的比率。这些都是中国经济与股票市场非常独特的正面因素。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中国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还比较单纯,正处在一个迅速变化的阶段。居民从以储蓄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地产和有价证券为主的结构,可能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但这种过渡的速度正在加快,这一过程对中国住房价格与股市价格的长期向上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展望未来,外资投资中国股市才刚刚开始。
随着资本市场对外的逐步放开,外资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可能会逐步加大。QFII会随着中国股市容量的扩大,使其投资量逐步增多;更主要的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改革,不仅使国内的投资者有更大的投资空间,也必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
总之,作为一个长期投资者,我绝不期望一个直线上升的中国股市,但也绝不低估中国股市的巨大投资潜力。只要中国的经济健康增长,企业在其经济活动中保持健康的盈利水平,中国的股市就具备了健康发展的基础。(作者系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