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本报告使用数据均来自上市公司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本报告结论系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所作出的客观陈述及独立分析意见,不构成对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确认、承诺或保证,也不代表深交所立场或意见。
本报告任何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报告内容造成的投资损失或其它损失,深交所综合研究所年报分析课题小组不承担任何责任。
任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本报告内容,即视为已完全知悉、理解并接受本声明全部内容。
前言
截至2010年4月30日,深交所938家上市公司如期披露了2009年报,其中主板公司485家,中小企业板公司395家,创业板公司58家。这是深交所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来,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以年度报告形式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旨在为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风险特征的企业提供融资平台,深化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的支持。本报告试图根据2009年度上市公司的年报,并结合近三年年报和招股说明书数据,通过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实证分析,初步反映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情况。由于中小板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时间不长,样本数量有限,年报统计分析结果有待今后继续跟踪和检验。
根据938份年报的全样本统计分析,我们的初步结论是:(1)2009年度,上市公司业绩在整体上实现了显著增长,实现平均每股收益0.3539元,同比增加27.76%,净资产收益率10.35%,同比上升1.45个百分点。中小板业绩增长的持续性和创业板的高成长性比较突出,多层次市场支持实体经济中的优质企业取得成效;(2)2007-2009年,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业绩表现和业绩变化影响因素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板块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多层次市场体系各个板块在功能定位上的特点;(3)三个板块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业绩分化、高增长可持续性以及高送转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一、2009年度上市公司业绩总体情况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延续,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宏观政策措施,并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高经营水平,一批上市公司抓住了行业整合、行业复苏,以及新兴行业崛起带来的机遇,实现了高速增长。2009年度,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公司业绩在整体上实现全面增长(见表1)。
1. 主板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2008年度,金融危机导致主板公司业绩陡降:485家公司平均营业利润由27,746.10万元下降到15,631.99万元,平均利润总额由30,475.43万元下降到19,251.08,平均净利润由21,496.73万元下降到13,211.9万元。三项利润指标的下降幅度均高达40%左右。
2009年度,主板公司业绩恢复增长,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39%。盈利水平强劲反弹,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幅度高达54.46%;63.51%的公司实现盈利增长,整体盈利能力较2008年度大幅回升。平均营业利润25,807.14万元,平均利润总额29,323.28万元,平均净利润20,532.68万元,基本恢复到2007年的水平。
深交所主板485家公司绝大部分已上市10多年,分化十分明显。一批公司已经成为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的蓝筹股公司,一批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整体上市等积极优化整合产业链,为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分析2009年度报告,正是这批公司业绩的快速回升在整体上带动了主板公司业绩平均水平的大幅度增长。
此外,主板485家公司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行业景气的周期性特点明显,业绩波动对宏观经济环境敏感。主板公司盈利水平在2008年和2009年度的大幅波动,折射出了国民经济运行这两年的整体变化情况,也是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率先复苏的一个体现。
2.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高质量稳步增长
在金融危机中,中小板公司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2008年度,业绩增长放缓,但绝对水平没有下降。2008年度平均营业利润9,928.92万元,平均利润总额10,653.17万元,平均净利润8,486.48万元,与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度的9,730.00万元、10,383.75万元、8,057.50万元基本持平。
2009年度,中小板公司重新步入稳步增长轨道:395家公司平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9%,平均净利润同比增长27.08%;77.22%的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233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双增长,占比58.99%;30家公司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超过50%,占比7.59%;亏损公司由19家减少到13家,占比3.29%。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9年度已经是中小板公司整体业绩水平连续第6年实现正增长。尤其是2004年中小板首批上市的38家公司,绝大多数的业绩不仅没有出现“一年平、二年滑、三年亏”的现象,且一直保持了持续高增长势头,2004至2009年平均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1.21%,平均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9.44%。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深的2008年,平均净利润仍保持了37.67%的增速。2009年,仅有2家公司受行业不景气的影响出现亏损。
中小板公司业绩增长质量较高,表现在:(1)净利润增幅远超营业收入增幅。2009年中小板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为7.59%,而净利润增长率为27.08%。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幅,表明公司盈利能力提高;(2)业绩增长源于主营,非经常性损益所占比例较低。2009年利润构成中,88.91%来源于主营业务,6.47%来源于政府补贴收入等营业外收支,4.62%来自于投资收益。此外,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总额仅为0.1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仅为0.03%,对整体业绩影响很小;(3)半数公司实现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双增长。平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68亿元,同比增长62.26%,是当年平均净利润的1.55倍。234家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高于所实现的净利润,占比59.24%,并有207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双增长,占比52.41%。
3.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高成长性的突出特点初步显现
在三个市场中,创业板公司业绩表现出了最为强劲的增长态势。58家公司2009年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75.2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3%,其中8家公司超过50%,3家公司超过100%;实现营业利润36.43亿元,同比增长48.02%;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总额33.54亿元,同比增长45.3%,其中20家超过50%,5家超过100%。2009年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71元。
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突出,但是,两方面因素有可能降低跨板块比较的可靠性:(1)2009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经历过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并仍然实现了高增长的公司,一定程度上是优中选优的结果,用于比较分析,样本具有偏差;(2)样本数量相对较小,且公司上市后的时间跨度较短,分析结果尚不足以支持趋势性的判断。
4.资本市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成效显著
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中坚力量,高新技术企业群体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点支持对象,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推进,中小板和创业板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主渠道。深交所综合研究所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合作研究表明:在2008年重新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2005年到2010年4月底共有347家上市,其中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分别为281家和60家。到2010年4月底,中小板70%左右的上市公司、创业板80%左右的上市公司是“新高企”。
上市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上市公司为了增强竞争力也在逐步加大研发投入强度。2009年报显示,在中小板,公布了详细数据的261家 “新高企”研发投入均值3290万元,较上市前一年1980万元增长了66.16%;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均值为5.48%,较上市前一年的4.35%增长了25.97%。在创业板,2009年58家公司的研发支出金额总计8.23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6%(取算术平均值),较2008年5.76%提高14.58%。其中,计算机应用服务行业的研发支出相对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