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真正赚钱的,不是摇摆不定、追涨杀跌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发现“潜在机会”、精心制定操作计划并严格执行的人——
股市里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春节之前,妻为了风控,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半仓操作,虽然回避了部分风险,但也错过了不少机会。春节过后,妻打算不再保守,择机加仓。2月22日(节后首个交易日)上班前,妻问:“今天行情怎么样,大盘会不会涨?”
我说,“大盘涨不涨,谁都不知道。炒股最怕的,不是缺少预测行情的本领,而是缺少计划,心里没底,或虽有计划但不执行。只要做好计划,涨了咋办、跌了如何、多少点位进场,待买什么品种即可,别的不用管太多。”“那好,我等大盘跌50点时进场,品种你给个建议吧。”妻说。
“买西飞国际吧!”我说,“该股大股东两年前有一个减持承诺,自愿将已经解禁的股份再锁定两年,解禁后在二级市场价格低于60元/股时,将不予减持,公司因分红、配股、转增等原因导致股份或权益变化时,将按相应比例调整该价格。这只股票现在只有13.46元,复权价也才29.61元,离大股东承诺的减持价还有一倍的“无风险”涨幅。更诱人的是,现在离自锁到期日(今年6月27日)只剩4个月时间,属于机会大于风险的品种。”
听我这么一说,妻感到有些道理,但还是放心不下:“买后万一跌了咋办?”“涨跌谁敢保证?这样好了,先买三分之一,能涨最好,放着即可;万一跌了,再补点仓,捡些便宜筹码。”“好的,就这么办。”说完,妻出门上班去了。
当天,大盘最低探至3002点,只跌16点,未达妻的建仓点位;23日,大盘在利空消息打压下,一开盘便恐慌性杀跌,半个钟头跌了60多点,最低跌至2938点,到了妻计划的建仓点位,西飞国际最低价13.20元。若按计划执行,妻应顺利建仓。
“买了没有?”晚上回家,我问。“当时也想买,但不敢下手。”妻答道。从2月23日至3月2日,妻一直想买,但瞻前顾后,最终未动。6个交易日,大盘累计涨4.59%,西飞国际涨13.86%。因为没有执行预先设定的计划,导致“潜在机会”未能成为“现实盈利”。
“错上加错”的事情发生在随后两天。3月3日,大盘依然稳扎稳打,个股亦是轮番上涨。前市,西飞国际低位盘整,妻按兵不动。后市,西飞国际快速拉升,妻急速追涨:委买700股、价15.00元,但因其后市场价一直高于妻的委托价,追涨未成。翌日,妻不再多想,以15.06元买入2000股西飞国际。买入后,赶上大盘跳水,西飞国际跟着暴跌,5日收盘14.26元,妻买入的筹码即被套住。
从计划买入价13.20元(大盘跌50点时西飞国际的市价)到实际成交价15.06元,从原本可以获利13.86%,到反而浮亏5.31%,几天之内发生的这一突变,使妻与一个多涨停板的“盈利机会”失之交臂。问题的症结在于执行环节出现问题:既然13.20元不敢买入,那么到了15.06元就不应追涨。既然敢在15.06元追涨,就不应在13.20元放弃。此举说明,投资炒股,缺少的往往不是机会,而是“定律”;股市里真正能够赚钱的,不是摇摆不定、追涨杀跌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发现“潜在机会”,精心制定操作计划,并严格执行的投资者。
变“潜在机会”为“现实盈利”,先要做到未雨绸缪。老到的投资者操作前大多会有明确的待买品种和期待的建仓价位,很少在盘中追涨杀跌。选股时大多会对公司质地、估值和成长性进行评估,及时回避业绩下滑、估值偏高、潜力不大的品种。一旦选定待买品种,心里非常踏实,很少朝三暮四,瞻前顾后,对交易期间此起彼伏的所谓热点既不会眼红,更不会心动。
变“潜在机会”为“现实盈利”,还须拥有平和心态。品种选定后,什么时机、多少点位进场,也颇有讲究。有的投资者喜欢等大盘和个股上升趋势确立后再行介入,采取的是“涨时买入”法。有的则喜欢逢低进场,越跌越买,采用的是“跌时建仓”法,即当大盘跌至某一点位时分批买入备选的股票。“涨时敢追、跌时不敢买”的投资者有一共同特点,当高位追入的品种“掉头”时特别紧张,当低位未买、错失良机后又特别后悔。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心态要平和,不要奢望一买就涨,一卖就跌。实际投资中,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只要设定进出时机,买卖点位,认为卖得“够高”、买得“够低”即可。
变“潜在机会”为“现实盈利”,更要严守操作铁律。平心而论,多数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不是没有计划,也不是不想执行,只是执行起来有些犹豫甚至后怕。空仓的投资者,当大盘和个股涨时盼跌,但真的跌起来——大盘蹦蹦蹦跳水、个股绿油油一片,又被吓得没了胆量,不敢建仓。一旦大盘绝地反击,一看错过了这么好的建仓机会,又备觉可惜。许多人平时常说,хх板块不错,хх品种可买,хх股票今天刚看过(没买),结果又涨停(后悔)。什么原因?未能严守铁律,按计划操作。所以,炒股制胜的关键,不是看你“发现机会”的水平高不高,而是在于“抓住机会”的能力强不强,在于能否变“潜在机会”为“现实盈利”。(谢宏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