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相关部门近期拟限制银行滥发次级债,之前对未上市中小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计划已开始停止审批。今年以来,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1家提出了次级债发行计划,发债计划达到数千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次级债多为银行间互相持有,监管层的新举措将有利于缓解风险的持续累积情况。而在下半年的信贷发放中,多数银行表示有充足资金完成放贷计划。
国有银行次级债发行
基本完成
“我们没有发行次级债的计划,目前资本充足率达到12%以上,完全符合监管要求。”常熟农商行董秘徐惠春对记者表示。监管层对未上市中小银行的次级债计划停止审批,是在2009年上半年14家上市银行已经有11家提出了发行次级债计划之后,但是据了解,一部分中小银行的融资要求并不如大银行强烈。
上半年,中资银行累计发行次级债已达1600亿元。国有商业银行中,中、建、农已经完成了次级债发行计划,7月22日,工行成功发行了400亿次级债。除此之外,华夏、浦发等股份制银行2009年至2010年的次级债计划已经获董事会通过。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底之前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总额至少超过4300亿元。
工行、建行、中行三大银行2012年底前拟发行3000亿次级债。其中工行1000亿、中行1200亿、建行800亿,加上建行2月26日发行的300亿,总共是1100亿次级债。
目前已经获得股东大会发行次债的上市银行包括:华夏银行100亿、交通银行1100亿、浦发银行150亿。兴业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都有发债计划。
国泰君安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表示,次级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基本上都是银行间互相持有,实际上风险仍存在于系统内部。
资本充足率触底回升
银监会对于次级债的持有规模有严格的规定,商业银行持有其他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和混合资本债总额不得超过其核心资本的20%,而且其风险权重高达100%。超过20%的部分要从资本内扣除,这些严格的措施,跟国际上基本一致。尽管不少银行为提升资本充足率而有着较强的发债冲动,截至目前,尚无银行超越银监会规定的监管红线。
根据2009年一季报,浦发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4.84%,资本充足率8.72%;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27%,资本充足率为8.53%;民生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6.6%,资本充足率9.22%。这三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已低于10%,而招商银行一季度末的核心资本充足率6.54%,资本充足率为10.95%。
不少商业银行在上市之初,曾深切地感受到发次级债以提升资本充足率的好处。2008年深发展银行得益于其在债券市场上发行的80亿次级债,其2008年的资本充足率比2007年大幅上升48.7%,达到8.58%。而为了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深发展计划继续通过实施发行次级债、混合债券等补充资本充足率。
虽然对单一银行,发行次级债确实有利于提高资本充足率,但是对于整个银行来说,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并没有改变。要提高核心资本,必须要提高盈利水平。由于银监会规定,长期次级债务的可计算价值以核心资本净额的50%为限,因而,银行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时候就有了一道红线。一直受到核心资本困扰的民生银行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解决办法,即H股上市的股权融资计划。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发行次级债主要是为了补充资本充足率。上半年,银行信贷投放量较多,银行资本充足率势必会有一定下降,如果不及时补充资本金率,银行就无法进一步扩充资本进行放贷。
下半年放贷暂无压力
可以说银行上半年已经“超额”完成了放贷任务,今年上半年我国银行已新增贷款7.37万亿元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3倍,同时较今年全年放贷目标还多出47%。但种种迹象显示,银行下半年的放贷将迎来一种结构性的调整趋势。
央行数据显示,企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长6月首次高于短期贷款。央行上海总部以及武汉、成都分支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推动中长期贷款剧增的主因是公路、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融资需求的激增,此外,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优质房地产企业、政府土地储备单位也重新纳入信贷主要支持对象范围。一方面,银行热衷于发放中长期贷款,但另一方面,分析人士担忧,这种增长难以为继。随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继续加大,股市进一步分流存款,中长期存款增长乏力,中长期贷款需求不减,错配效应凸现,会加剧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面临风险后以发行次级债方式补充资本金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在调整负债结构,降低贷款风险。一些商业银行将贷款市场瞄准了消费类金融。随着我国经济的回暖,下半年宏观调控重点或将转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这一思路上,汽车、房屋、奢侈品等消费金融的市场潜力将得到激发,而银行的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释放。
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银行的资本金充足率基本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因此即使限制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定出台,对银行下半年信贷投放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