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提起这四个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惨淡的场景:工厂停工、失业、饥饿、混乱……
如今广东的老百姓们经历这场金融危机也近1年,现实生活可全然不是电视中历史画面所呈现的模样,人们依然上班、下班,购物、游玩;城市依旧车水马龙、生机勃勃。
如果仅仅从消费的角度而言,金融危机似乎只是别人的事,广东老百姓在花钱上并没怎么受到影响。统计显示,今年1至6月,广东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7.22亿元,同比增长15.0%。剔除价格因素,上半年实际增长了19.3%,创10年来增速新高。
一位朋友对笔者感慨:“现在要买一些热销车型,得排好几个月的队。”这可作为消费畅旺的一个侧影。消费的畅旺至少说明了两点:一是老百姓手头“有米”,二是对未来有信心。“有米”的注脚,从横向来看,可以是我国的高储蓄率;从纵向来看,随着“80后”、甚至“85后”踏入社会和信用卡的普及,借贷消费已成为普遍现象。
温家宝总理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高层的频繁表态,确实让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乐观向上的气氛。这种气氛经过一些颇具煽动性的诠释、经过媒体的放大和重复,成为一种强大的正面力量。“金融危机”的含义被演绎为“逆境使人成长”、“风雨之后才会有彩虹”。
金融危机底部的存在,给了人们一个说“回暖”的理由。在这种信念的带动下,股市“蹭蹭蹭”上去了,楼市也上去了。在金融危机之前就已陷入低谷的资本市场,仿佛等待这场“回暖”已久。
一些指标的快速回暖、攀升,似乎让人们就快要忘记这场金融危机的存在。然而,它确实就潜伏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东莞的本地人会发现,那里不如以前热闹了、厂房不怎么好租出去了、餐馆的生意也冷淡了。一些城市白领会发现,自己的薪水在以各种形式、各种“理由”缩水,而跳槽找一个更好的东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待嫁校中”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找工作的心理预期要一降再降,你要面临更多的挫折和挑剔,更多的人选择继续读书,避过金融危机这个坎儿。
是的,它就在我们身边,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当然,这里,改革开放30年后的广东,不会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那样脆弱,一场危机过来就满目萧条。金融危机在这里所演绎的故事,并不触及人们的温饱生死线,而更多呈现的是财富变幻。
如果你炒股,你可能在这半年就赚了一倍;如果你有房,你的资产在这半年里会大大增值;如果你下海创业,可能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更多的挑战……
金融危机下,宏观经济在变、政府决策在变、产业结构在变、资本市场在变、市场机会在变,财富分配在变。在这种风云变幻下,你的幸福感或许也会跟着起起伏伏。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体验下的人生岂不是更加有趣?(记者张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