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以来,中资银行股已成为部分外资机构大肆减持的“重灾区”。5月12日,美国银行宣布将通过配售方式,将135亿股建设银行H股“打折”出售给机构投资者,交易价格为每股4.2港元。通过此次出售建行股份,美国银行可筹集资金约73亿美元。
此后,一些机构投资者运用折扣价格大举套利,一时间建行H股盘面风起云涌。14日,建设银行H股报收于4.7港元,比前一交易日跌0.09港元。
“赚钱实在太容易”
周三,建行H股全天成交780余亿港元,除美国银行的成交金额外,还出现了两起建行大宗交易。一家未披露身份的建行股东在开市前以4.88港元价格出售7.38亿股,套现36亿港元,配售价较美银售价高出逾16%。
据基金经理收到的电邮通知,该投资者出售有关股份的询价在4.84至5.03港元之间,但最终以区间下限价格成交。
周三午后,另有一家投资者出售2亿股建行H股,价格约为每股4.82港元,套现9.64亿港元。据了解,午后出售的股份属于美国银行配售的股份,有投资者在获得股份后立即沽售套利,以两者差价0.62港元计,不足一日,就获利1.24亿港元。
另据业内私募人士透露,工银亚洲亦参加了美国银行的配股,并获得23亿股份。以折扣价格与二级市场价格的差价为0.7港元计算,工银亚洲一天就赚近15亿港元。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这种赚钱速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像这类配股行为在香港市场就是“空手套白狼”,因为参与配售的机构投资者可以先抛股票,延后两天再将参与配股的资金交给配售一方。
香港市场有股评人士指出,部分投资者以4.2港元认购美国银行配售的建行股份后,随即在市场配售赚取差价,实在有些“不道德”。
外资套现冲动强烈
有业内人士称,美国银行减持建行的“蝴蝶效应”仍在继续。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外资机构,在股份锁定期满后的套现冲动正在加速。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深受资金困扰的欧美银行,一直把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作为“救兵”,不少外资银行都选择出售中资银行股,补充流动资本金。
2008年12月31日,瑞银集团减持刚解禁流通的33.8亿股中国银行,套现8.08亿美元。2009年1月7日,美国银行减持了56.23亿股建设银行,套现220.42亿港元。2009年1月14日,苏格兰皇家银行减持108.09亿股中国银行,套现24亿美元。2009年4月28日,德国安联集团减持32.16亿股工商银行,套现124.14亿港元。同一天,美国运通公司减持6.38亿股工商银行,套现24.63亿港元。
据不完全统计,加上建设银行近日被套现的189.78亿股H股,2008年12月31日以来,已经有超过500亿股中资银行股被外资机构减持。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外资机构减持中资银行股,并不代表看空中资银行股。
高盛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维持对建设银行H股的“持有”评级,并把目标价由4.4港元调高至6港元。研究报告认为,美国银行悉数减持建行解禁股份,可以消除短期H股的技术不明朗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