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金融城市长确信中国将继续为金融城带来无穷的机遇,尤其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以及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方面。同时他也希望中投公司能够在资产管理方面借鉴英国的经验和专长并把它作为其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渠道
10月18日,伦敦金融城市长约翰·史达德率领由50多名 英国金融及专业服务领域高级代表组成的访问团抵达上海。记者昨日(18日)与这一豪华阵容进行了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
史达德这次来访中国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双边贸易和投资的障碍并取消对中国公司在国外上市的限制。随同访问的代表团成员包括国际金融、保险、证券投资、私人股本、法律服务、金融与专业化教育方面的专家。
“市场开放、基于风险的监管环境、人才、良好的居住工作环境是伦敦金融城成功的四个原因。”伦敦在过去几年迅速超过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而在20年前伦敦还在跟法兰克福、巴黎竞争欧洲金融中心。
和前任市长白乐威一样,史达德与中国尤其是上海也有深刻的渊源。中国是史达德在普华永道(PwC)担任主席并度过5年职业生涯的地方。
“从1994年到1996年,我在上海工作居住过两年半,看到上海这么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摩天大楼林立,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上海正在向金融中心迈进。会计行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1994年普华永道只有12名员工,现在有2500名员工。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金融类机构身上。过去15年,汇丰银行、渣打、标准人寿等国际金融机构在上海都有长足的发展。”
史达德说,“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伦敦和作为中国金融中心的上海应该加强交流。”据史达德介绍,伦敦金融城刚刚和上海市政府签署了三年的合作备忘录;在教育和培训方面,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与上海财经大学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
史达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开放专业培训机构领域。“英国有很多协会和培训机构,我们希望没有在当地建立合资机构的培训机构也能够进入中国,监管当局在这个方面能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
“上海最缺的是专业方面的人才,例如会计师、保险公司经纪人。这也是我们代表团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教育和培训方面能够有更多的发展。要让更多的专业机构建立分支机构,专业机构越多,与境外合作得越多,上海的人才也更加有竞争力。”
伦敦金融城希望吸引上月刚成立的中国投资公司到伦敦设立办事处。针对本报记者提出的伦敦有什么金融产品供中国投资公司(CIC)选择的问题,史达德回答说,在伦敦有不少主权投资基金,科威特管理当局在伦敦设立办事处管理石油储备,在伦敦的历史有50多年,管理着几十亿的资金。文莱、卡塔尔也在伦敦管理主权财富基金。这些基金在伦敦都有大的作为。CIC可以学习其他主权财富基金的做法,首先在伦敦成立分支机构。
“我确信中国将继续为金融城带来无穷的机遇,尤其是在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以及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方面。同时我也希望CIC能够在资产管理方面借鉴英国的经验和专长并把它作为其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渠道。”
史达德对中国股市也发表了评论。他说,“中国股市市盈率比较高,也带来了一些泡沫。据我们了解,有些散户去借钱买股票,这种通过借钱来挣钱的方式非常危险。在英国有个说法,不要最后把衬衣也输掉。”
为了推进将伦敦金融城建设成为世界商业学习中心的计划,史达德市长此次访问上海的行程安排紧张而忙碌。
他将在上海举办几场教育研讨会。其中包括在“走出去——迈进国际金融市场研讨会”中发表主题演讲,参加教育培训和资格(ETQ)论坛、律师协会主办的“新律师”论坛、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活动以及英国证券&投资学院(SII)代表处成立庆典活动。史达德市长还会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CEIBS)发表关于伦敦金融城发展计划的演讲。(记者 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