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专家专栏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采购商
发展要闻  -世行加大对东亚与太平洋地区贷款力度 07年对华贷款16亿多美元 -浙江住房公积金接近警戒线 收紧放贷 南京再实行"紧缩"政策  -纽约证券交易所获批设北京代表处 8月A股存量资金达13000亿 -国企利润增速远超居民收入 红利悖论又现 企业500强烟草唱主角 -中澳签资源协议 澳洲年供百万吨天然气 不对中国产品进口设限 -央行首次零售100亿特别国债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 收缩流动性 -中国拟跨省联动打击拐卖人口强迫劳动 -可再生能源规划:2020年比重将达15% 发改委:水电站能减少污染 -8月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中央十措施缓解上涨压力 农民是受益者 -深圳:无当地户口也可退休养老 北京就诊一卡通将打破户籍界限
苏黎世:希望新华人寿违规调查尽早结束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9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我们持有新华人寿20%股权是符合中国内地对保险业进行相关并购和持股的要求,最近相关的监管当局也对此进行了认可。另外,很明显,我们与宝钢的合作是不错的”。昨日,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首席执行官金世禄先生(James J. Schiro)在北京谨慎地表示了对新华人寿事件的看法。他强调希望对于新华人寿的调查以最快的方式尽早结束。

  保监会对新华人寿违规资金运用问题仍在检查中,经过市场运作,保险保障基金成功地收购了新华人寿的股权30%以上,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新华人寿是于1996年8月成立的全国性、股份制专业寿险公司。今年上半年,新华人寿业务发展势头良好,1-6月,保费收入147.92亿元,年度计划达成率53%。截至6月底,新华人寿总资产达到1140亿元,公司现有业务价值达到41.54亿元,同比增长51.22%,公司偿付能力达到162%。

  苏黎世经过股权收购,目前已经持有新华人寿股权的20%。

  “我们在全世界和一些保险业监管机构合作的经验表明,中国加入WTO市场之后,中国相关保险机构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运作。因此,我认为此次对新华人寿的调查,应当以最快的方式尽早结束。对于保单的持有者来说,这样的结果是最好的。我们上一次和保监会有关领导见面时,保监会也说这是他们的主要目标”,金世禄表示。

  他的表态说明,无论怎样,苏黎世方面最关心的是尽快了结此案,而并不愿意对保险保障基金所持股份的去向作出评论。“但是我想如果在这个方面有任何动作的话,那也是和调查的结果息息相关的”,他补充说。

  而从长远看,保险保障基金不可能长期持股,那么,谁将接棒这沉甸甸的股权呢?

  有传言第三大股东宝钢一直有接手的意愿,而其他一些保险公司,包括中国平安在内的也希望借助新华保险的力量,实现实力的腾飞和竞争割据的改变。目前,作为第三大股东的宝钢集团持股比例超过17%。

  那么,苏黎世对此的态度是什么呢?当记者追问:假如说宝钢和平安都要这部分股权,那您是更愿意跟宝钢合作还是更愿意跟平安合作?金世禄回答的很干脆:“很明显的一点,我们现在更愿意和宝钢进行合作。但是对于假设的这些可能,我不便给予评论。”

  苏黎世对于新华人寿事件非常谨慎是可以理解的。这与其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保险为核心的业务,形成完全不同的对应。

  苏黎世在昨日公布了其专门针对快速增长的中国保险市场设计的销售策略,并宣布成立苏黎世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新公司前身为北京百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苏黎世在今年年初收购其24.51%的股份,此收购和公司名称变更现已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此收购将为苏黎世以及其商业伙伴提供一个多功能的销售平台,并拓展其财险和寿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谈到下一步苏黎世将在中国发展战略时,金世禄表示,保险是我们的本行。正是基于这个理念,我们现在整个投资当中只有5%—6%是投资于股权或证券市场,使得我们的表现很好。这次次级债风波,我们在这个市场上的投资只有3.5亿美元,占总投资的0.35%。我们现在已有的流动性,可以继续支持我们对全球的业务进行更大的投资,包括对看好的中国的市场加大投资。(卢晓平)

来源: 上海证券报

图片新闻:
即将探月的“嫦娥一号”卫星模型首次展出 将传回月球照片
明年奥运前有望在飞机上打手机 深航3航班先试行 票价不会增加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反垄断法出台 向垄断说“不”
· 第三届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