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财政部:中央财政设立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六个方面 -上证综指突破5100点 5元以下股票几近绝迹 散户担心出调控政策  -中国国土分区将终结GDP崇拜 政策渐明 天津正成为中国华尔街 -建设部筹建住房保障司 或推公屋计划 奥运周边房价涨幅高近10% -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蔓延 中国6家银行亏损49亿 银监会:五启示 -个人炒港股天津下周受理 40城市跟进 李嘉诚吁股民注意风险  -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受质疑 民众感受不同 中国社会职业共1989个 -城镇居民医保试点启动 两亿居民率先受益 解决三类人医疗问题 -中石油半年赚818亿 薪酬上浮32% 西气东输二线年输300亿立方米 -中国展开产品质量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本周沪深B股市场再度开始活跃 行情近期严重分化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7 年 08 月 24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本周沪深B股市场再度开始活跃,沪深两市B股行情近期严重分化,其中沪B指走势相对平稳,基本保持横向整理格局;而深B指受到周边市场,尤其是港股巨幅震荡影响,波动幅度明显较大。周一沪深两B股市场双双反弹。跟随着海外市场演绎着过山车的走势。成交金额方面却有所萎缩。上海方面同比萎缩三成多。为11.68亿。深圳方面萎缩三成。为8.03亿。两市个股除了深圳三只个股下跌外。其余个股全线收红。收于涨停的非ST股却总共只有五只。盘面超跌之后的技术性反弹特征较为明显。沪B指以309.49点高开。全天都运行在前收盘点位之上。最高至314.81点。收在314.34点。盘中的向上跳空缺口没有得到回补。深成份B指以5420.14点高开。全天皆在前收盘点位上方运行。最高至5504.97点。收在5475.81点。留有一跳空缺口。周二沪深两B股市场冲高受阻。成交金额方面均有萎缩。上海方面同比萎缩一成。为10.48亿。深圳方面略有萎缩。为7.84亿。两市个股告别了前一交易日普涨情形。开始分化。下跌个股数量明显多于上涨个股数量。无非ST个股涨停或跌停。万科B。招商局B仍然保持着反弹的强势。沪B指以316.99点高开。顺势冲高至318.46点。随后逐步走低。将当日缺口予以补上。最低至314.20点。收在314.96点。深成分B指以5623.52点高开。全天保持着在前收盘点位之上运行。最高至5709.13点。收在5630.64点。当日的跳空缺口未得到回补。周三沪深两B股市场低调整理。沪B指以311.76点低开。顺势下探至309.97点。至此企稳反弹。将当日的缺口完全补上。最高至316.23点。深成份B指以5632.52点开盘。顺势下探至5578.38点后。产生反弹。最高至5735.78点。收在5670.73点。成交金额方面各有增减。上海方面同比略有萎缩。为9.87亿。深圳方面则略有放大。为8.69亿。两市个股再次分化。上海市场呈现涨多跌少格局。深圳市场却相反。下跌个股数量较多。虽然万科B。中集B等权重蓝筹股继续收出红盘。但力度已有所减弱。ST个股开始出现在涨幅前列。从全天的整体走势看。基本是围绕前收盘点位震荡。周四沪深两B股市场震荡走高。成交金额方面却出现萎缩。上海方面同比萎缩一成多。为8.11亿。深圳方面萎缩二成。为6.84亿。沪B指以315.83点高开。全天运行在前收盘点位之上。最高至317.41点。收在316.46点。当日的跳空缺口没有得到回补。深成份B指以5748.01点高开。继续走出运行在前收盘点位上方之势。最高至5764.08点。收在5728.44点。盘中缺口未得到回补。板块上。上海市场个股保持着涨多跌少格局。但无涨停的非ST股。深圳方面则以下跌个股居多。有一只非ST股收于涨停板。为珠江B。权重蓝筹股。如招商局B。万科B等结束了前一交易日短暂的调整。以阳线的形式带动股指收红。周五沪深B股指数收盘上涨,沪B指全日呈现高开低走格局,午后一度下跌,但回补了早盘的跳空缺口后企稳,消化了一定的获利筹码,收盘5日线上穿10日线,沪B指收报318.18点,涨0.54%,深B指收报736.58点,涨1.51%。两市共成交19.26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的15亿元大幅增加约30%。盘面个股多上涨,沪市大化B、金桥B涨幅靠前;ST大江B、ST丹科B跌幅靠前;深市张裕B、本钢材B涨幅靠前;ST中华B、丽珠B跌幅靠前。

消息面上,人民币兑美元23日中间价报7.5847,较前一日大幅升值140个基点,这主要是受到央行21日晚宣布年内第四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刺激,市场所做出的迟到反应。另外,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来B股日新增开户数基本都维持在1000户以上,市场资金供给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本周央行的突然加息。还有即将发行的特别国债等等。明显地表达出管理层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意愿。周二晚间央行公布自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今年第四次加息。央行的突然行动显示出政府对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决心。但市场却没有反应出相应的负面影响。A股市场继续走出前三次加息时的那种低开收红盘的规律。B股市场则相对低调。 

与A股市场连续攀升不日将夺下5000大关的走势相比,两地B股市场就显得黯然失色,目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前期受累于海外市场;二是香港市场对国内个人投资者的开放,若同一时期港股存在着明显的估值优势的话,那么B股市场对于国内个股外汇持有者来说就其投资吸引力必将降低,如此对于B股市场无疑就构成利空影响。国家外管局在天津试点个人直接投资港股的政策使得香港市场延续了反弹走势。既然AH股的价差是上涨的动力。那么同样的AB股的价差也会走出相似的走势。建议关注港股的走势来决定B股的操作方向。目前,香港恒生指数的市盈率为15.46倍,而内地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约50倍。新政策可能会分流A股的一部分资金,同时,在A-H接轨的大趋势之下,短期来看A股的估值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从另一个角度讲,正是由于A股的估值压力会造成H股短期内冲高走势,无疑,可以看成是对H股的短期利好。具体影响上,还要看后续将要出台的细则的具体规定。在投资渠道畅通的情况下,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将陆续选择投资海外市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但是目前不清楚此次试验的决心和操作力度会有多大,它在短期内可能对A股市场的影响还不大,然而从长期来看,一旦投资者醒悟过来,了解了A股与H股其中隐含的投资机会,探索出其中隐藏的套利机制,那么对于A股的运行还是会产生巨大影响的。正是从这个角度说,尽管短期内市场的走势还比较乐观,但是从长线角度说,这种看好的程度已经大打折扣了。个人可用外汇直接去境外投资对于B股市场的影响无疑要比A股市场小一点,但这将使B股市场边缘化的状态更加明显,而目前很多B股的投资者其实买的就是B股市场将改革的预期,因此总体而言上述政策对B股市场的影响有限,反而可能会促进B股问题的加速解决。 

由于在时间上以及成交量上都还没体现出相应的配合,沪深B股的反弹是否有效,尚不能轻易下结论。结合周边的市场。香港市场的走势对深圳B股的走向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香港恒生指数本周连续的强劲反弹。在短线上已存在过多的获利盘。一旦出现获利回吐。那么也将传导至B股市场。需注意这种负面影响。周边市场,美国股市因政府的利好消息刺激下大幅反弹,直接带动了亚太地区证券市场的反弹。与之联系较为密切的B股市场的表现也强于A股市场。至于是否就此企稳,尚不能轻易得出结论。次按危机是最近困扰全球股市的头号问题,事件的演进远远超出市场预期。当初很多研究报告都强调次按问题导致的实际损失不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大,导致基金和股票持有者信心动摇,。大量抛售股票和赎回基金,导致不久前还是过剩的流动性突然急剧收缩。同业拆借利率急剧升高使得各国央行不得不紧急注资,但注资行动确又再使得投资者重新审视次按危机的严重性,担忧会否影响全球经济增长。股市属于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因素会在市场上成千上百倍放大,可以说次按危机带来的金融动荡所造成的损失要比带给实体经济的损失高出万倍。当初哪些影响不大的报告只是以数据论证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可谓不严谨,但市场反应和市场情绪却是难以量化和预测的。  

本周上海B股市场自上周五下沽穿30日线后,形态上已形成了一个短期的头部迹象,但受到周边市场反弹的影响,本周五个交易日也相应走出了反弹之势。只是总体而言并没有体现出强势特征,每日局限于各短期均线系统内的运行,始终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再加上成交金额的持续萎靡,即使是出现了两个向上的跳空缺口没有得到回补,也只能以弱市的市场来对待。深圳市场本周的五个交易日形态良好,已留下了三个向上的缺口,60日均线也是连续两个交易日被有效站上,5日均线因此改变了下行的趋势。只是市场量能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配合,后市有望继续振荡上扬。毕竟经过连续的反弹。但短线已积累了一定的获利筹码,而且连续两个交易日个股与指数呈背离情形,市场的风险值得注意。(东方证券/刘菲) 

来源: 发展门户网
声明:
此文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公司立场和意见,未经作者本人和本网同意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中央财政3年投700多亿 全国财政困难县减96% 从791个减至27个
特大暴雨袭击湖南 湘江支流水位猛涨 27万人转移240万人受灾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07年中国改革重点行业
· 中国经济博弈高油价
· 投资理财技巧 答疑解惑直通车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农村计划生育网络
·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6年)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