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2006年,我国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49%和39%。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下降的。总体来看,我国一、二、三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例过高和第三产业比例过低的失衡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农村教育普及程度远低于城市,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数量以及高等教育投入和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与东部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城乡医疗存在差距,农村医疗质量远低于城市,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农民比例远高于没有任何医疗保障的城市居民比例。此外,在就业、政府公共投入、金融资源等方面,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问题。
第二,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显著改变,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200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业生产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粮食产量实现了连续3年增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2%,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但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06年对农业的投资仅占全社会总投资的1%左右,农业生产抵御严重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
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依然偏大,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达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高达52%。M2(指广义货币供给,主要由流通中的现金、银行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构成)的增长速度为16.9%,几乎与上年持平;而M1(指狭义货币供给,主要由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构成)的增长速度为17.5%,远高于上年11.8%的增长速度。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差额高达10.9万亿元,接近贷款余额的一半。
第四,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虽然我们提出了实现对外贸易基本平衡的外贸战略,但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依然大幅度增加,达到1775亿美元。过高的外贸顺差反映出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同时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增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在快速扩大。外汇储备快速地增加,使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加大,对其他经济结构问题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
经济结构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重点是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在优化结构中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能源消耗高和环境污染严重要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我国目前存在的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消耗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应该看到,经济长期粗放增长的根源在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阻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能耗低的第三产业增速仍慢于工业增速,导致当前经济的快速增长表现出日益显著的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的特征,给节能降耗带来了极大压力。第二,现行投资管理体制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不少本应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没有及时退出市场。第三,现有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环保,优质能源不足,节能管理薄弱,导致单位产品能耗高于发达国家,造成较严重的环境污染。第四,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出“政绩”,仍然把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第一目标,没有严格执行节能环保的法规和标准,使节能环保目标难以落实。第五,环境监管不到位,违法违规建设问题比较突出。在环境评估和审核程序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违法违规现象。第六,降耗减排的有关技术与设备亟待改进,先进技术设备发挥作用还需要一定时间,同时有关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也需要一个过程。此外,目前我国节能环保的基础统计数据和指标体系还不健全,我们需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科学、完整、统一的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并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力度。
总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在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将转变增长方式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进行更科学的规划和分解,制定更加完善的配套政策措施,并抓紧落实。
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目前,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一是在食品药品安全、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收入分配、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二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加以解决。三是包括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等在内的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应充分重视人民群众不满意的现实问题,妥善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在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新阶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更加艰巨
当前,我们在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有些部门职责不清、办事效率低。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在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办事效率低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效能政府的一个最大障碍,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二是公务消费不规范,存在奢侈浪费现象,行政成本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三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少数政府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失职渎职,甚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这些问题影响恶劣,必须大力加以根除。
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任务更加艰巨。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人民满意的政府。 (汪同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